市民们在浐灞河边尽享水带给人们的快乐。正在恢复的浐灞河美景。
本报讯针对未来的用水需求,我市还将重点建设水源工程,“十一五”期间将建成“引蔍济黑”调水工程,为黑河水增加丰沛水量,同时建设李家河水库等。 在10年到20年内,逐步恢复“八水绕长安”美景。
兴建南水北调工程
水源工程建设方面,今年起,继续完善石砭峪供水系统和“引乾济石”调水工程,建设石砭峪引水复线工程,提高城市供水的安全度。建设李家河、曹庙水库等11座中型水库。建成“引蔍济黑”调水工程,将蔍水河水调到黑河。还将建设“引金济灞”、“引红济石”等调水工程。同时完善黑河供水系统的甘峪水库和峪、田峪、沣峪等径流引水工程。
浐灞河上修建20座橡胶坝
继续实施拦河造湖工程,对浐灞河堤进行标准化衬砌,规划修建20座橡胶坝,形成2万亩水面,其中浐河2000亩,灞河18000亩;目前浐河已建成橡胶坝5座,形成水面1350亩,灞河综合治理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亿元,建成4座橡胶坝,形成水面12000亩,其中灞河入渭口形成水面3000亩。另外,规划在浐灞河交汇处建设都市田园生态园,在浐河城市段建设旅游度假公园,同时扩建未央湖,改造兴庆湖和护城河,恢复曲江池和昆明湖。
市区已封闭自备水源井685余眼
“开源”还得“节流”,我市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今后将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项目,如不再批建造纸厂等。同时继续封停企事业单位自备井,截至目前,仅市区已封闭自备水源井685余眼,减少地下水日取水量约16万立方米,多数区域的地下水位已开始回升。2010年前筹建14座污水处理厂并全面投入运行,使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通过经济杠杆使中水回用率达到50%。主要水源地及重点保护区水质全面达标,全市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8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