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聪金陵晚报报道前些日子,护理员李阿姨被护理公司派到市内某三甲医院,照顾该院16病区一位骨折的病人。在16病区里,除了李阿姨一人是由护理公司委派过来的护理员外,其余十多人都是“黑护工”。“黑护工”是指大多来自农村,没有经过任何业务培训、健康检查,又不属任何一家医院或护理公司的一类护工。 李阿姨不想惹事,但麻烦终究躲不开。今年10月12日,她被一个“黑护工”打了。昨日,记者采访李阿姨时,她下巴上的淤伤、肩上的抓痕仍清晰可见。李阿姨说,她被打,是因为“黑护工”们看不惯她每天穿着工作服、戴着工作牌上班。殴打其实是排挤的一种手段。“一人打我,十几人怂恿”记者在另一家医院里见到了李阿姨,她已经随主家(她所照顾的病人)转院了。李阿姨今年48岁,是江苏盱眙人。李阿姨说,今年8月18日,她在克林特护理(中国)有限公司报名参加了培训。经过一个星期的培训,考试合格后,9月24日,她被公司派到市内某三甲医院照顾一名骨折的病人。李阿姨说,因为她是公司派来的护理员,按照公司规定,上班时必须穿着工作服、戴工作牌。整个16病区里,只有她一人穿工作服、戴工作牌,其余都是“黑护工”。“我能感到他们目光里的那种敌意,我记得有一次,一个‘黑护工’与我擦身而过,他突然冲我喊道,不准穿工作服、戴工作牌。我差点被他吓死。”李阿姨说。李阿姨回忆说,“10月12日晚7点多钟,我从病房出来,准备到楼道里拿拖把。我碰到一名男护工,他曾威胁说要打我,所以,我刻意地想绕开他,但他在背后,追着我骂。我忍无可忍,回头问他骂谁。他冲上来,一把揪住我胸口的衣服,一拳打在我的下巴上,又在我身上踹了几脚。我大喊救命,医生、护士都来了,才把那个男护工拉开。我拨打了‘110’报警,那个男护工被警察带走了。后来我听说,他被拘留了几日,也没法在医院里呆下去了。”李阿姨说,虽然打她的是那个男护工,但想逼她走,是那个病区所有“黑护工”的共同想法。当时她被打时,几个女护工上前拉架,其实暗地里捅了她好几拳。“黑护工”集体混在医院“黑护工”在医院的现状到底是怎样的?记者好不容易联系到了一个在医院里混迹多年的“黑护工”。他姓吴,今年45岁,从2000年开始,就混在医院里做“黑护工”了。今年他参加了培训,成了一名护理公司的员工。与记者谈到李阿姨被打一事,吴先生说,这是很正常的事,“黑护工”就是一个团体,一个组织,任何外来的人员都会被他们排斥。“我呆过一个病区,里面的‘黑护工’以家庭为单位,老母亲、女儿、女婿都是‘黑护工’。病区里来了一个新病人,他们就会凑上去问人家要不要护工。要年轻力壮的,女婿就上;要女的,女儿就上。为了不让生意落入他人之手,那家的女婿一个人照顾三个病人,一个月的收入能有2000多元钱。”吴先生说,“我这样说,有人肯定会奇怪,那病人家属不知道吗?病人家属当然希望一对一的照顾啊!但问题是,病人家属有时不知道详情,很少有病人家属委托了护工,再去调查一下那个护工同时还护理几人。”大多数“黑护工”与病区医生、护士长的关系不错。平时送点农村的土特产,或者交纳一定的“管理费”。时间待长了,人与人之间难免有感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固了“黑护工”的生存根基。
医院看法:支持“黑护工”被收编
市内某三甲医院护理部的一名医生告诉记者,对于医院来说,护理公司对“黑护工”的收编,实际上是减轻了医院的负担。最关键的是,病人得到了安全、规范的护理。医生向记者列举了“黑护工”的一些劣迹,有的“黑护工”趁替病人结账时卷款走人;一些“黑护工”未经过任何体检,即使有传染病也绝口不提;“黑护工”聚集在一起,医院的后楼梯成了饭堂,医院的天台成了晾衣场……这些严重扰乱医疗秩序的问题,让医院大为头痛。医生说,“有些‘黑护工’来路不明,出了事就逃之夭夭。如果有专门的护理公司参与管理,医院会比较放心,就算出了问题,病人还可以找公司。对于医院来说,也是减轻了负担。病人得到了安全、规范的护理。”如今,受同样问题困扰多年的广州一些医院,已经开始引入护理公司了。目前这种公司在广州有十多家。这些公司的做法主要是把原有的“黑护工”进行“收编”,组建一支“正规军”,由各病区指定一名专门的责任护士负责安排护工们的工作。如果护工的服务让病人感到不满意,可以更换。医生认为,南京应效仿广州的做法,多一些护理公司,收编“黑护工”的力度还应更大一点。
护理学会:“黑护工”要变为“上班族”
昨日,江苏省护理学会秘书长霍孝蓉说,她的想法是,把“黑护工”全部变为“上班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整顿“黑护工”的问题。霍孝蓉说,按照行业内的说法,护理员分为共享式护理员和保姆式护理员。国外发达国家多为共享式护理员,这类护理员是医院的员工,通常他们几人照顾同一病区的病人,管理权属于医院。保姆式护理员是一对一式的护理,在国内,人们常讲的“黑护工”就属于这类护理方式。霍孝蓉说,三四年前,江苏省卫生厅明确要求,护理员必须持《护理员岗位合格证》上岗。但是此证只针对共享式护理员,不包括保姆式护理员在内,也就是说,“黑护工”是没办法考取此证的。在国内,共享式护理员是无法与“黑护工”争夺病源市场的。从成本上看,国内医院病床与护士的比例为1:0.4,而国外为1:3或者是1:4,国内护士的数量严重缺乏,医院尚且无力扩大护士的数量,以满足病患者的需要,更不用提共享式护理员了。从病人情况上看,现在病人病情严重、年纪也大,不容易照顾,这其实需要共享式护理员提供更多的服务,但显然医院没办法配备过多的共享式护理员。共享式护理员的劣势就是“黑护工”的优势,“黑护工”拉帮结派,人数多,随叫随到,自然更容易满足病人的需要,其结果就是,“黑护工”逐渐替代共享式护理员,成为护理的主角。霍孝蓉说,据她了解,2002年,在医院里,“黑护工”与共享式护理员的比例就达到了1:1,如今,“黑护工”的数量肯定又多了不少。霍孝蓉认为,护理公司的出现可以整顿“黑护工”市场,把“黑护工”最终改变为“上班族”。
护理公司:“黑护工”拒绝被收编
昨日,记者采访了克林特护理(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志祥。他坦言,作为一家正规的护理公司,他们正在努力地收编长期盘踞在医院里的“黑护工”,当前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不少“黑护工”拒绝被收编。汪志祥说,以李阿姨工作的16病区为例,除她之外,其余十多人都是“黑护工”,他们也曾试图把这些人纳入公司的管理,成为身体健康、培训合格的护理员,但这种方法行不通。“黑护工”大多不愿意接受“洗白”。“黑护工”普遍觉得,护理公司的进场,还有医院的清理,就是砸了他们的饭碗。他们原来是跟病人家属自由议价,每天一般可赚四五十块,如果患者病情加重还可以趁机加价。现在如果接受收编,收入就会大大缩水。此外,“黑护工”觉得现在自由自在的生活很好,不想被护理公司所约束。汪志祥告诉记者,克林特护理(中国)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具有外资背景的护理公司,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具有劳务和派遣资质的护理企业。2006年7月28日,他们与南京某三甲医院签署了《合作协议书》,开始了对该医院原有零散护工的收编、整合工作。虽然遭遇不少“黑护工”和一些护士长的反对,但他们会坚持下去。因为整顿医疗服务行业,最终受益的只会是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