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北京市应急办组织编制、市有关部门参加的《北京市“十一五”期间城市减灾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该规划预测了北京需重点防范的如重大气象灾害、传染病疫情等11类29种突发公共事件。
11类突发公共事件包括:重大气象灾害、传染病疫情、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疫情和动物疫病、生命线事故、群体性上访事件、地下空间事故、城市工业灾害、火灾事故、信息安全事件、恐怖袭击和重大刑事案件、地震灾害。
26.3万探头服务应急指挥
《规划》提出了重点建设图像监控系统,有效整合全市视频图像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目前,北京已安装探头26.3万个,主要集中在金融单位、宾馆等地方。今年年底前,地铁、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涉及公共安全的重要部位、公共场所、交通道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将按照统一标准安装监控探头。
100余处应急避难场所待建
《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中心城每年要完成20至30处应急避难场所的确定和配套设施建设,各新城每年完成3至5处应急避难场所的确定和配套设施建设。
2008年奥运会前,完成中央商务区、奥运村、奥林匹克公园、各奥运比赛和练习场馆以及奥运官员、运动员驻地等重点地区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2010年前完成包括市、区县级公园,学校操场,体育场等所有大型避难场所的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基本满足市民疏散避难需要。
每万人有50名应急志愿者
《规划》提出,将依托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及共青团组织,组建一批形式多样、为广大市民服务的应急志愿者队伍,到2010年实现每万人中有50名应急志愿者。
此外,政府统一购置一批大型专用应急设备,其中抢险直升机将主要以市公安局配备的警用直升机为主,预计最多可以发动3架救援直升机赶赴重特大火灾和抢险救援事故现场执行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