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环球》杂志 > 精彩报道
语言全球化影响各国文化 英语热不会西化中国
时间:2006年10月24日15:19 我来说两句  

 
有奖评新闻
来源:《环球》杂志

  欧洲语言给非洲带来了什么

  《环球》驻非洲记者/荆晶

  非洲大陆,3000多万平方公里,8亿多人口,1400多种语言,由这些语言演化而来的方言更是多达数千种。这些本土语言虽然享有数量优势,却仍然势单力薄,倒是外来的法语、英语或葡萄牙语等欧洲语言总能在官方语言中占据一席之地。
当然,这与非洲那段曾经遭受殖民的历史息息相关。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掀起了独立浪潮,殖民者撤走了,他们的语言却被留了下来。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非洲本土语言逐渐被边缘化,地位日益衰微。

  开普敦大学语言学家迈克克劳霍尔甚至曾经做出一个惊人的预言:在今后的20年,世界上6000种语言里,有一半都将消失,其中很多是非洲语言。

  语言的影响意味着文化的影响,欧洲语言所带来的外来思维,也在悄悄改变着非洲人的生活。

  为什么是欧洲语言?

  非洲人所说的语言主要有15种,包括恩古尼语、斯瓦希里语、阿姆哈拉语、豪萨语和约鲁巴语等。非洲部族众多,部族之间经常使用不同的语言,有些语言掌握的人数寥寥。据说现在南非有一种名叫Nju的语言,会说的人还不到10个。

  从十六世纪开始,西方冒险家们就有意利用宗教和文化的传播改变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文化。英国、法国和葡萄牙的殖民者来到非洲大陆后,为了更方便地进行统治,所采取的第一个方法就是让当地人学会自己的语言。

  当时,殖民者在非洲各国的学校中明令禁止学生们讲本土语言,他们企图通过灌输和推行西方语言,使当地人在文学和思想领域认可自己的优越地位,并树立起殖民者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

  按理说,被欧洲殖民者统治和歧视了上百年的非洲人,取得政治独立以后,应该抛弃殖民语言,采用民族语言作为官方语言。但是,由于非洲同一个国家内语言和部族种类众多,采取其中哪一种语言单独作为官方语言都不免成为种族冲突的导火索,因此,60年代大部分新独立的非洲国家都把殖民语言作为官方语言保留了下来。

  非洲大陆上现在有20多个国家通行法语,10多个国家通行英语,3个国家通行英、法双语,还有5个国家通行葡萄牙语。

  尽管非洲各国也将在本国广泛使用的一种或多种本土语言定为官方语言,但欧洲泊来的官方语言仍然占据着不可动摇的统治地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发表报告说,非洲语言中,有400~500种语言的影响力已大大下降,其中250种语言面临在近期消失的危险。东非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以及西非的尼日利亚等国,本土语言受威胁的情况最为严重。肯尼亚有16种部族语言处于很快就要永远消失的危险境地,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分别有6种和8种语言也将在不久的将来消失。

  为什么不说本土语言?

  “学当地语言对我们有什么用?”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参加成人扫盲班学习当地语言迪奥拉语的34岁妇女贝蒂迪亚塔迷惑不解地问。

  走在非洲各国的大街上,映入眼帘的大多数是法语、英语或葡萄牙语的广告牌;在报摊前,看到的也尽是这三种语言的报纸和杂志;打开收音机或者电视,想找到以当地语言播出的节目,并不如想像般容易。

  非洲人用来表述本土语言的词汇多种多样,有的地方把它们称作“方言”,有的地方叫“少数民族语言”,还有的地方甚至叫做“未发展的语言”,所有这些称呼都表明,人们认为本土语言缺乏表现力,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适合用来进行包括科学和技术在内的现代教育。

  “我们不能用当地语言上网、读小说、看电影或者给外国朋友打电话,当地语言似乎没太大用,”南非一名16岁的中学生在被问到本土语言的用途时这样回答。

  英语在全球具有优势地位,在全球化中扮演重要角色,而本土语言既没有系统化也没有标准化,加上缺乏教学材料和教师,这些都成为了学校不教授本土语言的理由。

  另外,非洲语言的多样性,也使推广本土语言的难度大增。举个例子来说,在尼日利亚,尽管政府大力推广本土语言,但是由于当地250个部族说着400多种语言,所以英语到现在还是保持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在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非洲国家里,英语被看作是通向财富和发展的必要工具。在学校里,教师们更倾向于使用英语教学,学生和家长们也认为,熟练掌握英语会让孩子们在学习和就业方面更占优势。

  这种现象引发了整个非洲大陆范围内对母语与第二语言教育的讨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更是把这种现象看作是非洲国家在这个千年内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

  欧洲语言带来文化侵略?

  不同的语言,承载着的是不尽相同的文化。因此,若是语言逐渐消亡,那么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会危如累卵。经过多年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思想灌输,本土语言日渐衰微,非洲的传统文化已经受到削弱。

  欧洲的语言,给非洲人带来了欧洲的文化,也让他们认识了新的音乐、服装、艺术和新的价值观。于是,“进口”成了一种时髦,那些喷着法国香水,穿着意大利皮鞋的女士们,总能比那些穿着本地制造品牌的人获得更多尊敬。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们,则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玩电脑游戏,上提供英语或者其他“国际语言”教学的国际学校上。

  欧洲,或者说西方传媒的影响力,随着语言的传播而在非洲大地上蔓延开来。为了防止观众流失,非洲当地电视台不得不花重金购买西方生产的电视剧、新闻、娱乐节目等等。音乐、文学、电影业也是如此。这样,便出现了全球文化趋同化现象,它模糊了非洲原有的民族文化的身份和特征,使其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性。文化是活的,每一秒钟都在改变和发展。改变,意味着挣脱传统的束缚,它可能会给传统文化带来与其它文化创造性结合的新机会。若是说非洲文化就应该一成不变地保持下去,不应该发展和改变,当然有些极端,但人们对在这个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传统文化会受到削弱的担心不无道理。

  不过,过分的担心的确不必要。越来越多的事例表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并不是一种不可调和的悖论关系,在继承非洲优秀的文化遗产同时,非洲人完全可以通过有选择地吸纳先进文化,发展非洲的新文化。

  当前,非洲重视民族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思潮复活了,有关“非洲复兴”的理念也强调须从根源上认同非洲的传统文化,恢复非洲人的民族精神和“黑人个性”,为自己的非洲属性而自豪。

  就在不久前,几乎是一夜之间,肯尼亚大大小小的机动车上都贴上了装饰有红、绿、黑三种国旗颜色装饰的标语,上面用英语和肯尼亚本土的斯瓦希里语写着:我自豪,我是肯尼亚人。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英语热不会西化中国”

  《环球》杂志实习记者/苑耀文

  六点半起床,洗漱,赶到食堂,一边听VOA,一边食不知味地吞掉早餐;二十分钟后离开食堂,口中念念有词地边走边听边嘀咕;七点三十到达晨读园,掏出课本开始了每天的“朗诵”自修;七点五十八分准时收起课本,小跑进教学楼冲进教室。

  每天早上,北外英语系的小杨都是这么过的。“不这样不行啊,”小杨说,“现在学英语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这些英语本科生,如果成绩一般,毕业后根本没什么竞争力”。

  正如小杨所说,在中国,学英语早就不是一个新名词。英语热潮在中国的蓬勃兴起可以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

  英语热与人才短缺

  1981年1月14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出国留学之路被打通,中国英语学习第一轮热潮轰轰烈烈地兴起了。此后短短几年,英语迅速成为教育尤其是大学精英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4年英语被列为高考主科之一;1987年9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实行;1989年1月,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实行。

  从1986年将职称评定与一定的外语水平联系起来之后,学英语就彻底摆脱了“时髦无用”的帽子。高校纷纷加设英语专业,各类培训机构层出不穷。

  2001年北京申办奥运会,将学习英语的热潮推广到全民,从咿呀学语的孩童,到头发花白的老人,人人都会“Welcome to Beijing”。

  ……

  英国《经济学家》2006年4月的一篇报道指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英语学习相关服务市场。

  这股浩浩荡荡的英语热潮,还在进一步升温。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学英语的孩子年龄越来越小。《经济学家》说,根据中方的要求,国外出版社所提供的教材已经从最小适用于12岁降到最小适用于9岁的小学生。

  至于全民英语热的缘由,可以通过《环球》杂志在北京部分高校英语系所做的问卷调查看出端倪:72%的受访者选择读英语是因为“将来容易就业”。

  另外,按正常速度推算,大规模的英语热潮持续了20年,英语人才应已趋于饱和,而现实似乎并非如此。

  对此,北外英语学院院长孙有中教授认为:“我们的大学英语教育,还谈不上精英教育,还停留在英语技能的培养上,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还应该包括很多知识的内涵,但我们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是很不够的。”

  应试教育体制,使得英语教育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考试上。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你的英语水平怎么样”这个问题,大多数学生的回答都是专业某级,只有极个别人回答“可以做口译”。

  尽管中国各色英语培训让人应接不暇,但真正培养出来可以将英语熟练运用到适当场合的人才却很有限。所以对于真正高水平的英语人才,至今需求量都很大。

  伴随英语而来的西方化?

  学习语言不能抛离它所依赖的文化而单独研究,了解一门语言所依存的文化,对于理解掌握这门语言和恰当的运用该语言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接收到英语文化所包含的各种信息和理念,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和我们原来所接受的文化发生碰撞冲击。

  尤为重要的是,由于中国目前的英语学习向着“精英化”和“低龄化”的方向发展,也就意味着目前或不久将来的社会中坚力量会受到这种冲击和影响。无怪乎网友要惊呼“中国要成为第二个印度了”。

  对此,孙有中教授有自己的见解:“印度有没有被西方化还是一个值得辩论的问题。印度有殖民历史,英语是其官方语言,而且很多时候,它的某些制度、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很英化,但当你看到印度人坚持着他们自己的宗教信仰的时候,你就不能说印度文化已经被西方化了。一个民族文化最核心的东西还在,这种民族文化就还在。”

  北京语言大学的李庆本教授的观点与孙教授不谋而合:“文化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文化表层,另一个是文化的核心价值。中华文化的传统并非那么容易就消失得了的。在社会发展、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可能文化表层的东西会发生变化,比如人们的饮食、穿衣等方面,但那只是一种外围的、形态的变化。只要不触及核心价值,中华文化不会如此简单地被西化。而且,不同文化碰撞交流时,更容易激起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崇敬感,这也是为什么海外华人对于中华文化的尊崇度远高于国内。”

  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8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并没有因为学习外语、接触西方文化而受到影响;另外16%的受访者虽然认为自己受到影响,但从程度上看也只是“有一点”。

  北京大学的关世杰教授认为,“英语学习对于年轻人的思想文化等方面肯定有影响,但具体影响到什么程度,是一个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是经济因素。”

  “如果说英语学习冲击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或其他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根源不在于重视英语学习,而在于我们不够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不少学外语的学生只知道学外语,而不了解中国文化,因此相互对比当然会造成偏差。”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语言全球化的隐忧

  海外中文热,中国英语热。这其中的大部分人,当然还是将学习外语当作与世界打交道的好工具。但同时,社会上出现了对英语水平的追捧现象:不论工作中是否需要,在晋升和择业时几乎都要考英语。观察家认为,国际化语言的普及当然利大于弊,前提是它不影响一国的人才选拔,不伤害一国的本土文化。欧洲语言给世界各国带来的影响,也许能让我们更为客观地看待外语热和语言全球化现象。

  印度:英语带来“文化暗伤”?

  《环球》杂志记者/江亚平

  英语根深蒂固

  和中国一样,印度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

  当1947年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时,印度本土的语言就有400多种,印在钞票上的本国语言也有14种之多。然而就是在有着“语言博物馆”美誉的印度,英语却堂而皇之地成为“国语”,在印度生根、发芽然后茁壮成长。

  据统计,有10亿人口的印度粗通英语的人超过两亿,是世界上掌握英语人数第二多的国家,而精通英文的人则有5000万。不要忘了,印度7岁以上人口的识字率仅为65%。

  《环球》杂志记者在印度工作时发现,由于印度语言太多,而且有的语言之间差别甚大,没有一个通用的“普通话”,南北同胞要沟通起来还真是个麻烦事儿。特别是在印度南方,几乎每个邦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与相邻邦的语言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这与中国的北方人听不懂上海话或广东话不一样,我们毕竟在阅读和写作上用的是同一种文字,只是发音有差异而已。

  英语是17世纪初流传到印度的,当时英国所属的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印度立足,并逐步开始了殖民化时代。1835年,当时的英国驻印度总督本廷克勋爵宣布在印度推广英语。

  本廷克勋爵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印度人可以自由交流,而是希望培育一小批精通英语的印度精英,协助英国殖民统治者管理一大批不懂英语的普通百姓。其具体的做法,是把所有的教育基金都用在英语的普及和推广上,并优先录用会英语的人到英国人管理的政府机构工作。

  到19世纪,英语学校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印度遍地开花。这些能说“洋文”的印度人虽然血液和肤色是印度的,但品味、言论观点、道德意识和思想上无不深深打上宗主国的烙印。到20世纪初,英语已经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和学术语言了。

  应当说,英语的推广当时在客观上加强了印度各地的交流和往来,因为印度独立前有500多个各自为政的土邦王国。一些语言研究者甚至说,“正是因为英语的普及,才使得南方说泰米尔语的婆罗门和北方说印地语的婆罗门之间第一次有了交流沟通的可能。”

  本来,当甘地和尼赫鲁率领精通英文的印度人在1947年赶走英国殖民统治者的时候,也是乘机结束英语作为“印度官话 ”的时机,毕竟这是殖民统治者的“遗产”,统一语言本身就是统一国家的象征。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新政府在废止英语时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1949年,印度议会制定宪法时,曾规定印地语为印度惟一的官方语言,并用15年的时间取代英语。

  但这一决定却遭到南方人的抗议,因为讲印地语的人口在北印度占96.7%,在南方却不足0.1%。规定印地语为惟一官方语言,显然有歧视非印地语族群的倾向。

  因此在15年过渡期满时,南方许多地方都举行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一些邦的执政党甚至威胁说,如果中央政府硬要强行规定印地语为惟一的官方语言,他们将宣布自治。最后印度政府不得不做出让步,允许每个邦有选择本邦语言的权利;邦与邦之间的交流可以用英语;中央政府机构继续使用英语;全国文官考试使用英语。不久,印地语和英语正式并列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语言风波也从此平息。

  “最伟大的礼物”

  英国殖民统治者当初在印度推广英语时,绝对想不到英语会成为今天印度经济起飞的助推器。印度软件业的发展近几年如日中天,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拜英语所赐。印度的高科技人才能毫无语言障碍地与美国同行进行交流与合作,最终成为美国软件外包业的最重要客户。

  除了信息技术行业,印度人若想在政府机构工作,经商或从事外贸,进行科技研究,或出国深造等等,哪一样离得开英语?据统计,在印度中央政府机构中英语的使用率为70%,印地语仅为7%。难怪一些印度上层人士满怀感激地说“英语是英国人留给印度人的最伟大的礼物之一”。

  英语的重要性近些年更加突出。在新德里的街头,经常能看到硕大的广告牌,写着补习英语之类,类似“新东方”一类的英语补习学校也是遍地开花,生意兴隆。

  印度一些报纸杂志的调查显示,印度年轻人对外语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会说英语,跟外国人做生意谈学术自然方便。懂德文、中文和日文也不错,在德国人、中国人和日本人开的公司里也能找份好工作。可如果会说泰米尔语、孟加拉语或古吉拉特语,对找工作和奔前程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在印度,虽然英语和印地语并列为官方语言,但实际上英语是比印地语还要强势的语言,或者说是凌驾于其他印度语言之上的超级语言。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印度剧作家用任何一种印度语言写作,他的剧本只能在本语言流行的地区上演。如果用英语呢?只要剧情吸引人,就完全可以在印度的任何邦上演,受到说各种语言的观众的欢迎。

  用英文写小说,不但读者的面会更广,而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或英国文学大奖“布克奖”的概率也大得多。这种例子已经不少。

  在印度,普通人家只要安装了有线电视,都能接收数十个外国电视台的节目,其中自然包括英国和美国的新闻台及电影台。

  还有人告诉记者,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女性甚至在恋爱和婚嫁上都比只会说本地语言的女性占优势,更有希望凭借这一优越条件找到一位地位和学历更高的如意郎君。显然,在英国人离开印度近60年后的今天,英语在印度政治、社会和经济领域的地位非但没有削弱,反而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过去,也有一些激进的政党反对过英语的入侵,担心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传统会受到侵蚀。但无情的事实却告诉这些“语言卫道士”,那些没学好英语的人只能做最下等的工作。不但有钱人设法把自己的子女送到最好的全英语教学的私立学校,就连那些贫穷的家长也深深懂得,英语是他们的孩子改变命运的一块重要跳板。

  人们发现,尽管印度是个民族情绪强烈的国度,但倡导在基础教育中普及英语的官员所得到的选票和拥护,要比反对英语普及的官员多得多。

  良好的英语环境就是从这些点点滴滴的方面培养起来的。记者不懂印度当地语言,但在印度工作时,除了到偏远的乡村或跟最底层的人打交道外,没有发现有语言障碍。

  有一次记者问印度总理辛格的新闻顾问巴鲁先生:“你们内阁成员在开会时说的是什么语言?”他笑笑说:“那自然是英语,因为有的部长来自北方,有的来自南方,只有英语是大家最容易接受的,文件也都是用英文起草和发布。”

  还有一次记者跟一位教国际政治的大学教授聊天时曾问他,“你和你夫人的英语都这么好,那么你们在家里用什么语言说话呢?”他想了想回答说:“也说不准。有时候用印地语,有时候用英语,这要看我们第一句话是用哪种语言开始的。总的说来,大概各占一半吧。”

  如果一个国家的重大事件都用英语来讨论和决定,如果这个社会的精英阶层在家庭内部都用英语交流并以此为荣,这个国家的英语环境就可想而知了。

  英语带来的文化暗伤

  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英语环境太好了的话,本民族的语言又会面临怎样一种尴尬处境呢?

  语言是思想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文化赖以传播和传承的载体。文化又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据。当印度的主要精英们用英文来撰文写稿,著书立说,传播文化、观点和思想理念时,那些不懂英语的人首先就丧失了学习的机会,这就在知识界和教育界造成了“马太效应”。其次,这些精英们长期用英文写作,英文越来越熟练,而本民族的语言则慢慢失去了活力,给本民族文化带来暗伤。

  也有人说,学习英语充其量不过是学习一种交流工具而已,干嘛要上纲上线呢?但实际情况是,学习英语仅仅意味着学习语言本身吗?谁敢说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没有把英美甚至西方的文学、文化、历史、宗教和传统习俗乃至价值观念等随语言一起留在脑海中呢?

  和中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拥有像胡适、林语堂和钱钟书等一批中英文俱佳的大师一样,印度在上世纪上半叶也曾有那么一批“学贯印西”的大师。他们向印度传播着西方文明,同时又向西方推介印度的文化精髓。

  但时移事易,在英语越来越风靡的当代,多数印度人以精通英语为傲,在狄更斯的雾都、叶芝的荒原和罗琳的魔法世界中流连忘返,而对本民族文化和文明知识的缺失,几乎到了数典忘祖的地步。

  印度有识之士其实也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印度颇有影响的英文周刊《前线》杂志前几年就曾发文提到这个问题。其中一篇文章说,即便英语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口,让他们通过这个工具了解世界,学到知识,但他们如果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知之甚少,依然无法融入到自己的同胞中,只能和自己命运相似的人营造一个狭窄的圈子,站在社会的边缘上自得其乐。

  作者忧虑地指出,“我们的传统,我们的语言,我们的诗歌和我们的思想知识将面临怎样的命运呢?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离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越来越远,去通过一种叫做英语的交流工具拥抱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情况值得担忧”。

  遗憾的是,印度人至今仍对本土文化在英语冲击下逐渐弱化的危害考虑不多,讲究实际的年轻人提倡的是“学好英国话,走遍天下都不怕”。至于英语会不会对本民族语言进行腐蚀,会不会慢慢埋没本国的文明和文化,不属于他们考虑的范畴。即便有几位关心本国语言命运的学者发出微弱的呼吁,也很快就湮没在一片喧嚣的英语叫骂声中了。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我来说两句 全部跟贴 精华区 辩论区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依然范特西、刘亦菲、夜宴……网罗天下热词的输入法!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图片新闻】
手机竟收到色情图片
情侣河边偷情被电视直播

手机竟收到色情图片

性文化扑克牌亮相
少女半裸尸首惨不忍睹

性文化扑克牌亮相

【热门新闻推荐】
相关链接





搜狐短信 小灵通 性感丽人 言语传情
三星图铃专区
[周杰伦] 千里之外
[誓 言] 求佛
[王力宏] 大城小爱
[王心凌] 花的嫁纱
精品专题推荐
短信企业通秀百变功能
浪漫情怀一起漫步音乐
同城约会今夜告别寂寞
敢来挑战你的球技吗?
 精彩生活 

星座运势 每日财运
花边新闻 魔鬼辞典
情感测试 生活笑话


今日运程如何?财运、事业运、桃花运,给你详细道来!!!





月亮之上
秋天不回来
求佛
千里之外
香水有毒
吉祥三宝
天竺少女

点击今日

佛山一家六口惨遭杀害

·佛山一家六口惨遭杀害
·乌兰察布居民区连发爆炸
·忻州煤矿安监局好气派
·杜世成助推青岛房价?
·平安夜女子遭遇飞车党


频道精彩推荐

·焦点新闻 美国飞机撞楼
·刘少奇夫人王光美逝世
·诺贝尔奖 俄格间谍
·安倍晋三 2008奥运会 F1
·CBA博客圈 姚明 王治郅
·体操世锦赛 刘翔 篮球
·欧洲冠军联赛 体育彩票
·派朗 suv 骏逸 微型车
·标致206 骏捷 雅绅特
·结伴旅游 国美收购永乐
·蔡依林身着CPU芯片衣





一个人哭
退后
断了的弦
还是朋友
水晶蜻蜓
唱给你的歌
迷糊娃娃可爱粉红卡通
四季美眉给你最想要的

搜狐分类 ·搜狐商机

百姓论坛

·泰国情侣流行拍的全裸照
·21岁大学MM网络征友(图)
·日本超女选秀必须亮内裤
·台湾辣妹的激情艳舞表演
·女星沙滩竟当众吻胸激情
·曹颖印小天酒店激情曝光
·MM浴室自拍完美浑圆身体
·实拍泰国真正色情红灯区
·裸拼AV女优翁红日本脱光
·女孩旅店偷情被暗拍全程

·半裸女高空玩跳伞乳横飞
·用胸推拿的异性泰式按摩
·李倩蓉放荡全裸照性感照
·游戏MM选拔现场随便碰臀
·女星拍戏时胸部惨遭蹂躏
·老板电脑里和二奶开房照
·视频女屋内裸身挑逗一幕
·无耻病人手机拍护士裙底
·美女明星透视装近乎全裸
·惊!世界各地的怪物(图)
芙蓉姐姐性感极限火辣比基尼登场
娱乐基地

大胆的美丽女孩

·AV女优圣诞装自拍写真
·国外球迷怎么恶搞火箭队
·震撼人心的人体干尸[图]
·女人内裤的奇特广告创意
·明星最近流行黄金甲造型
·美人鱼彩绘 朝比奈真人秀
·宠物连连看 合金弹头游戏

热点专题
·2009年全国两会
·2009全国两会
·关注2009年春运
·"团团圆圆"赴台
·燃油税改革
·纪念改革开放30年
·2008美国大选
·2008珠海航展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
·神七飞船涂鸦
·神七宇航员如何太空行走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
·西班牙客机燃烧失事
·神舟七号择日发射
·蒙古首都骚乱 政府镇压

news-seo 网友意见箱




设置首页 - 搜狗输入法 - 支付中心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 全部新闻 - 全部博文
Copyright © 2018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ontact.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