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的服饰就像在读一本书,有历史也有文学”,今天上午,上海国际时装周“锦绣文章,华服霓裳———中国服饰文化展”正式拉开序幕,与以往时装周重点引进西方时尚元素不同,今年时装周将中国的传统服饰作为重点推出。
一针一线讲述中国历史
此次展会以实物居多,跨度从春秋时期到民国初年,一位春秋时期的农民与唐代宫女并肩而立,身后元代农妇又昂首站在清朝宰相前,俨然一幅生动的历史画轴。
此次参展的展品来源分三类,有传世、出土以及当代复原的,但无论是宋代农民的粗布衣服还是贵妇的丝绸,都是真材实料制作而成,甚至一针一线、每个图案都经过了层层推敲,毫不马虎。
例如一件清代的官服蟒袍,当时中下级官僚官服的蟒只有4只爪子,以区别高级官僚官服上5只爪子的龙,但展出的蟒袍官服上的蟒却有5只爪子,据介绍,这是由于在清末的纷乱时局中,不少中下级官员为了私下过把官瘾,私自让裁缝多绣一只爪子,以攀比达官显贵。
孔雀羽线绣出神物脊骨
“这件衣服有100个孩子,形态各异,寓意也各不相同,例如这里有几个孩子围着一个金鱼缸,寓意金玉满堂”,展馆内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讲解。
现场展示了一件宋代的贵妇服饰,款式比较素雅,这是由于宋代崇尚简朴,素雅的风格正是当时的“时装潮流”。此外,该衣服袖子下口有一道圆弧,这是由于当时的衣服没有口袋,因此妇女的手袋、香袋等小物品就放在其中,这也成了“袖珍”一词的由来。
而一件明代彩绣短襦更是和名著扯上了关系,衣服上神物的脊骨由墨绿色的线绣出,这墨绿色的线是提取孔雀羽毛上的绿色纤维加工成孔雀羽线而成的,纯天然且不会变色。《红楼梦》中晴雯为宝哥哥“病补”的孔雀裘就是这种材料刺绣而成。
8年时间绣成1件短襦
“古代衣物的外形取证很困难,服装不像青铜、陶瓷,破碎了还能拼补成形,丝绸材料一腐烂就无从辨认原貌了”,上海艺术研究院高春明院长告诉记者,展厅中的不少衣物都是从古代图籍或文献考证而来,将这些亮丽的古代服饰复原在观众面前是很不容易的。
为了更真实的再现古代服饰的特色,展示的所有衣物几乎完全照搬古代的手工工艺,一针一线绣制而成。“古代的针法远比现在多,至少有几十种,而且很多都已失传,所以我们只能以文献推敲试验”,高所长指着一件明代百子纹短襦告诉记者,整件衣物是无数菱格构成,平均每绣出一个菱格就需要工艺师一个小时,而这件衣服是由8名绣女足足花了8年时间才复原而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