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金秋,江苏省新沂市7万亩高标准优质水稻示范田里稻浪滚滚,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新沂去年对南部3万亩土地进行了治理,王庄、新店、邵店三镇连片形成了7万亩优质水稻示范区,今年每亩增产100多公斤。 收割机“吃进”水稻,“吐出”叶子,留下稻粒,农民们在旁喜滋滋地盘算着收成。
丰收的喜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江苏省财政“打包”支农资金。去年,江苏实施了财政支农资金“打包”分配的改革,新沂市是5个试点县之一。在2951万元“打包”资金支持下,一年来,新沂市共实施了23个重点农业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资金按项目分配
解决农村“老大难”问题
“实行支农资金打包管理,省财政厅定资金规模,把定项目的主动权交给市里。这种改革更符合基层的发展实际,更能满足‘三农’需求。”新沂市市长冯其谱有感而发。
新沂的23个重点农业项目,大多是过去想办而一直没有能力办的大事。地处苏北的新沂,一些乡村基础设施欠账多,沟渠不畅、路桥难行,不仅给群众生活造成不便,更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农民致富。去年,新沂拿出“打包”资金的60%1781万元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龙须沟”横村而过,污水外溢、垃圾堆积,旱不能灌、涝不能排,这是昔日时集镇一些村的景象。去年,这个镇利用沟渠桥涵专项工程的“打包”资金,一举解决了2.6万亩农田的排灌和周边村庄的环境问题。明甫村农民唐玉良说,过去只要下大雨,村里的田地就变成一片汪洋,庄稼和菜全淹了。去年,用省里的“打包”资金实施了路桥沟渠配套工程,拉菜的车直接开到地头,他当年就增收7000多元。
草桥镇万亩优质无公害绿色蔬菜示范基地,也是“打包”资金的受益项目,水、电、路、渠等基本生产条件就位后,优质蔬菜种植面积超过了3万亩。水质、环境的改善,还引来了大量的白鹭。
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发展,实践中常遇到资金难题,财政支农“打包”资金使之迎刃而解。去年9月,新沂市远大畜禽有限公司扩大生产遇到资金瓶颈,适逢“打包”资金80万元专项扶持的机会,企业新上了2万吨肉鸡自动宰杀生产线、500吨配套冷库和禽肉深加工生产线,不仅扩大了生产规模,对新沂全市的家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也形成有力支撑。
资金直接到位
富民效果显著
“打包”资金到新沂,最大的受益者是广大农民。新安镇黄墩村的200栋高性能蔬菜大棚如今成了村民们的聚宝盆,油皮黄瓜、樱桃西红柿、菜花、茄子,一茬茬新鲜蔬菜运出去,换来大把钞票。农民们都说,是“打包”资金催生了这里的设施农业。
去年,新沂市用“打包”资金在黄墩村蔬菜示范基地重点扶持大棚建设,新建一个第五代日光能温室大棚补助5000元。6组村民罗时刚清楚地记得,当时他从村干部手里领到2栋大棚的补贴款,由村蔬菜营销协会统一引导种植,优先解决销售,年底每个大棚的收入都在1.5万元以上,当年收回了投资。一名村干部说:“从前农字号资金一层层下来,离农民很远,最终到手也没有多少钱。现在支农资金按项目安排直接到位,效益看得见、摸得着!”
“打包”资金同样让“花木之乡”高流镇的农民尝到了甜头。去年,新沂安排“打包”资金200万元,镇里自筹150万元,新建了5000亩花木示范基地,该镇花木总面积达到2万亩。八达苗圃场的王以供投入3万元引进了全光照育苗微喷设施,效率是普通育苗的8到10倍。看到种植花木的喜人形势,村民宋普楼结束了南下打工的生活,回乡种了4亩花木,仅一亩“金叶女贞”就赚到2万元。目前,高流镇农民手中的花木品种已经超过100个,今年上半年人均收入2860元,同比增长11%。
在“打包”资金支持下,一些富民项目进而发展成新沂的强市产业:东部以高流为中心的花木产业、中部以瓦窑为中心的瓜菜产业、西部的水产及稻田养殖业,都成为了新沂农业的品牌。
资金集中使用,农村面貌大变样
来到时集镇马厂村,只见道路平阔,绿树环绕,村舍成行。退休老师陆章九家的厨房里,灶台上不见油污,灶具摆放整齐。随着灶具上浅蓝色火苗跃起,沼气灯点亮,陆老师细述起沼气的“一举数得”:猪圈建在沼气池上,粪便直接入池;产出的沼气用来点灯、烧饭、烧热水器;沼液和沼渣是上好的有机肥。一年下来,电费和液化气钱省下三四百元,用沼液沼渣浇地,一亩地又省肥钱200多元。
建设沼气池,带动农户改厨、改厕、改圈,如今,时集镇全面推开了“一池三改”工程。镇干部高德志说:“大伙的习惯也跟着改了,现在各家一早起床头件事,就是里里外外清扫一遍。垃圾乱堆、蚊虫乱飞,咱自己都看不惯了。”
唐店镇社湖、中河两村由于受上游水污染影响,群众常年用不上放心水,是“打包”资金启动了唐店水源一期工程。洌洌清水浇灌着沃野,更滋润着群众的心田,他们欣喜地称水源工程为“甜水暖心工程”。新安镇新南村在“打包”资金支持下建起了农民公寓,一期已有48户,村民眼下正忙着喜迁新居,走活了身份置换、土地置换、环境大变“三步棋”。
去年,新沂确立了10个生态示范试点村,并从“打包”资金中安排300万元配合新农村建设。目前,马厂村已完成“一池三改”238户,村容村貌建设成为全市的典范;沭河村发展起村庄和庭院绿化,95%的林木覆盖率把村庄变成绿色家园……10个试点村的面貌、风气、生产、生活,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