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郁文艳
比起动物和饲养员,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动物园木匠的存在。然而,他们对动物的生活非常重要,因为是他们制作了动物笼舍,以及梯架、秋千等动物玩具。昨天,来自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的老木匠布鲁斯·米勒,与上海动物园的老木匠王云彪打起“擂台”,各自表演精湛技艺,为上海动物园的动物制作玩具和盛放食物的器具。
今后,上海动物园将有条件地增加、丰富动物玩具的种类和数量,最重要的是,借鉴国外同行的想法,充分根据动物的特点来制作玩具。
美国老木匠:细致精确
60岁的布鲁斯·米勒,最近18年一直在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做木匠。
昨天早上8点多,头发花白的米勒来到上海动物园的木工间,展示美国制作动物用具的方法。
米勒现场展示了如何制作狒狒的饲喂器,一个用来盛放狒狒食物的器皿。说是器皿,其实不过就是把4块木板围成一个矩形。米勒速度比较慢,整整用了一上午。让人佩服的是,米勒锯的木板尺寸一毫米都不差。
上午10点半,米勒要把木板两边切割成30度的斜坡,只见他把电锯上的刻度盘小心翼翼地拨到30这个数字,半度都不差。随后,当4块木板被拼装成矩形后,他用卷尺量了量两条对角线,发现一条对角线长219厘米,另一条长218.5厘米,马上皱了眉头,拿起锤子,轻轻地敲了几下。经过反复调整,两条对角线才变得一样长。
米勒的细致还表现在他工作时总戴着大大的护目镜,并且强调使用新工具时一定要阅读说明书,最好把说明书放在工作台上;不要穿宽松的裤子,那样可能卷在机器里;如果锯子产生很高分贝的噪音,还要戴上防护耳罩……
中国老木匠:灵活手巧
55岁的王云彪,在上海动物园做了28年木匠。和他的美国同行比起来,中国木匠显得较为灵活手巧。
上午10点40左右,米勒要在木板上钉几个钉子。之前,王师傅都是向米勒“学习”,用电钻先钻个孔,然后再用另一种电器工具,把钉子拧进木板里,可突然现代化工具短暂罢工了。此时,就见王师傅一脚踩到需要钉钉子部位的旁边,拿起一个钉子瞄准,操起锤子,三下两下,就把钉子钉到了木板里。见这架势,米勒有点惊讶,连声道:“Great!”(太棒了)
记者了解到,王云彪、米勒以及一个华盛顿动物园的饲养员,此前还曾合作,为马来熊制作一个吊床。
在一天工作结束后,应记者要求,两位老木匠互相评价了对方。米勒认为,“王师傅非常棒,是个好木匠。我们的工作方式其实没什么差别,今天我是在室内,所以使用的是小型工具,我在美国也使用大型工具,这样工作起来比较快。”
而王云彪表示,米勒很讲究精确。他今天锯木板是先划好线,然后再锯;再划线,再锯,这大概是教学的缘故。我总是统一把所有的木板都划好线,然后一起锯,这样比较快。
动物也爱玩具
消防皮带做的吊床、PVC管和塑料球做的老虎拉伸器、一节节竹筒串起来的鸟啄食器……在米勒的箱子里,记者看到了各种动物的玩具和饲喂器。而上海动物园园长熊成培坦言,比起其他国家好的动物园,上海动物园的动物玩具还太少。
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动物管理者丽萨·斯迪文告诉记者,他们观察不同动物的喜好,根据其个性,做不同的玩具,让它们开心,“动物开心了,繁殖能力、抗病能力等都会提高。”
记者在上海动物园看到,黑猩猩、长臂猿等灵长类动物笼舍里也有一些简单的秋千、吊床、梯架等玩具。熊成培表示,即使同样的马来熊,美国动物园的马来熊和上海动物园的马来熊会喜欢不同的玩具,不能简单照搬美国的玩具。这需要饲养员长期观察自己所养动物的喜好,告诉专业设计师设计不同样式的玩具,然后叫木匠做,最后找到动物喜欢的玩具。而等动物玩腻了,又要翻新花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