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越健康,体育精神越高尚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10-25 1:38:43 ·来源:新京报
新华社10月24日报道,日前,中国女排开始了几十年之后的又一次“大满贯”征程,可女排主力队员赵蕊蕊却因伤无缘日本世锦赛。 赵蕊蕊是在雅典奥运会之前受伤的,在奥运会的比赛中伤病发作,结果受伤害的不仅仅是赵蕊蕊,还有中国女排。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刘翔今年因为一点小伤而放弃多站大赛,彻底康复后打破了世界纪录,这一案例让人看到对运动员的健康关怀,可能会创造比赛的奇迹。
新华社这则报道的标题是《健康比金牌更重要———从赵蕊蕊和刘翔“疗伤”看中国竞技体育的观念进步》,而笔者认为,这象征着中国体育运动的人文精神的回归。
当奥林匹克运动圣火即将在中国点燃时,当中国正在成为体育大国时,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些问题,比如:通过盛大的运动会,是要获取更多的金牌,还是要唤起更多的人投入到运动中来?是通过运动创造健康的理念,还是通过运动将一部分人推向荣誉的顶峰,而普通大众只有瞩目与鼓掌的份儿?
借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对体育的竞技荣誉与人文精神做更进一步的思考。镌刻在古代奥林匹亚山壁上的铭言是:你想健美吗?跑步吧!而不是:你想金牌吗,运动吧!
运动是人类为健康与自身的完美而发明的一项伟大方式,它表面上是通过竞技让人分胜负并获取至高无上的荣誉,而其本质却是致力于人的身心健康。“运动”一词是相对于“劳作”的,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运动”的古词“desport”指的是一种愉悦的消遣方式,可以是交谈,也可是游艺。这个词传入英国时,指的是贵族的休闲生活方式,后来变成“sport”时,亦保留其贵族特征。
一位哲学家说,运动是人类身上保留原始人优点的惟一方法,运动保证了从过去石器时代过渡到未来的石器时代,从史前时期过渡到后历史时期。也就是说,运动使人完成动物性与人性的一致性延续,现代人的不健康往往是忘却了自己仍然是动物家族的一员,还必须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获得体质的协调,使人性与动物性相和谐。运动的历史是运动向大众普及的历史,是向大众传播人文精神与健美意识的历史,也是人的动物本体与属于心灵的精神相和谐的历史。如果运动只为少数人所拥有,只是为荣誉与金牌而设,运动的人文精神就泯灭了。
如今,我们的体育界开始关注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将它看成体育之本,将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价值看得高于奖牌价值,这的确是一个进步。可是,当这种正常的价值取向诉诸公众时,却能成为新闻事件,这本身就非常耐人寻味。
所以,在进步的背后,也要看到我们的体育精神,还必须不断呼唤人性的回归。竞技运动与荣誉只有唤起全民参与运动的热情,并提升一个民族和身体素质时,职业运动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如果运动越来越职业化、囿限在一部分人中间,是无益于全民健康的,职业运动模式也注定会失败,因为体育没有回归到全民运动之“本”上。
健康比金牌重要,这是常识。只有时刻铭记这一常识,运动员的健康与体育精神的健康才能两全。
吴祚来(中国艺术研究院学者)
〖 返回顶端 〗 〖 关闭本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