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务规划设计院工程师谈侨城湿地治污思路:
让湖水与海水实现“大循环”
本报讯据参与《侨城湿地及小沙河污染治理方案》的市水务规划设计院洪忠工程师介绍,侨城湿地治理的基本思路有两个,一个是“正本清源”,通过多种措施使流入侨城湿地的污水改流进市政雨水管道,旨在控制住污水源头。 另一个则是按“流水不腐”的原则,增大内湖水体与海水的循环交流量,增加内湖水体的自净能力。
按市水利规划设计院匡算,治理侨城湿地污水,并控制流域内生活污水的源头,总投资将超过5000多万元,其中政府投资3000万元左右,华侨集团投资2000多万元。
重点治理小沙河污染
按市水务局与华侨城集团达成的协商结果,涉及华侨城片区污水排放及侨城湿地南湖欢乐海岸项目水质净化的投资,由华侨城集团负责筹集,其他与污染相关的治理工程由政府投资。
小沙河污染是华侨城湿地的主要污染源,也是其治理工程的重头戏。除中上游排污大户需进行截排外,小沙河治理工程主要包括小沙河深南路以下河段箱涵清淤、小沙河河口段综合整治、小沙河河口设置污水处理湿地和小沙河出口设置调度水闸。
与一般河流治污工程不同的是,小沙河治污工程有一个特点,即在河口段综合整治工程有一个人工湿地,体现超前生态治河理念,可将小沙河“漏网污水”进行净化,再流入内湖。如逢下雨初期水量大,水质差,人工湿地无法处理时,河口工程还建有自动控制水闸,通过水闸及格栅除污系统,使得初期雨水经过预处理后通过3号箱涵直接排入大海。
实现湖水与海水水体的自然交换
在滨海大道建设填海时,就给侨城湿地设计预留三个与深圳湾相通的箱涵,利用潮水与内湖水的水位差,以保持海水与湖水进行水体自然交换。但目前海水与湖水交换能力很差,一是1号及2号箱涵大量淤积,内湖与海水水位差仅0.2米左右。另外,3号箱涵至今仍与大海相距520米,成为一段“半拉子工程”。
洪忠坦言,《治理方案》就是要打通湖水与大海通道,实现海水与内湖的水质交换,使内湖水有新鲜水源补充。《治理方案》包括1号及2号箱涵清淤,以及3号箱涵“补课工程”,并在箱涵水体循环调度出口水闸。
同时,华侨城在侨城湿地南湖欢乐海岸工程2号箱涵处建一海水净化处理设施,每天可处理进入南湖新鲜海水2万立方米,使得北湖水质也将得大大改善。其净水处理设施投资为2000万元。
此外,侨城湿地北侧华侨城片区13处污水口等错接乱排问题,将由责任单位整改,使其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