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他,是中国第一个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的人;
他,脑海里常常“汇聚”着风雨雷电;
笑谈全球风云,
剖析全国冷暖,
他,就是本期岷江评论.高端对话的嘉宾
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
昨日在成都举行的中国气象学会第26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当选为中国气象学会新任理事长。一身笔挺的西装,步伐稳重,说话严谨稳重,这是秦大河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昨日下午,59岁的秦大河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深度分析了今年川渝地区遭遇百年一遇高温干旱天气的原因,并就地球气候变化、中国气象事业发展侃侃而谈。
谈天
四川明年还会旱吗
汛期预报明年三四月进行
“造成今年夏季重庆、川东高温伏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气候系统内部自然变化的结果,既与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有关,也与今年大气环流、下垫面热状况有关。”秦大河说,全球变暖是长时间尺度的大背景,但控制每年极端高温热浪事件爆发频次和强度的直接因素则是大气环流异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青藏高压的异常是四川今年特大旱灾的主要原因。
“具体来说,一方面今年冬春季西太平洋海温比往年偏高达0.5℃,副热带高气压的位置较往年偏北、偏西偏强,这不利于南方的暖湿气流到达西南地区东部。另一方面,受大陆高压稳定控制,川东、重庆上空盛行下沉气流,对流活动受到抑制,致使该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旱情严重。”他说,2005~2006年冬季,青藏高原地区降雪较常年偏少两成左右,积雪面积比常年偏少10%左右,积雪日数也比常年偏少10~30℃,整个冬季高原上空地表气温比常年偏高2~4℃,从而使高原热力作用显著。这导致高原上空温度与其南侧的温度对比增大,从而也使亚洲季风增强。另外,我国夏季季风雨带位置偏北,而长江流域降水相对偏少,同时,来自中低层孟加拉湾的水汽通道受大陆高压阻断,使我国西南地区空气湿度偏低,造成干旱少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青藏高压异常偏强还使今年入夏以来,尤其是进入8月,北方冷空气难以南下到西南地区,因而西南地区南北气流交汇不明显,造成该地区降水偏少。
此外,城市化造成的热岛效应加重了极端高温事件的影响程度。工业生产、家庭炉灶、内燃机燃烧、机动车行驶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热量排放。同时,城市建设使得植被减少,带来的热岛效应也加剧了极端高温的酷热程度。
“民间谚语说,大旱之后有大涝,今年四川出现了特大旱灾,为何没有出现大涝,而且入秋以来天气还持续偏高呢?”
对于这个问题,秦大河说:“关于这种极端天气事件,民间有很多经验性语言,有一定统计学意义,但是不一定完全灵验。”秦大河说,四川盆地半个世纪以来旱涝还是有一定规律,上个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四川、重庆地区,大旱之后必有大涝也发生过,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大旱之后没有大涝也在正常的气候变化之内,天气预报要服从大的天气气候格局,今年没有大涝也不足为奇。
秦大河同时分析了四川气候的特点:四川省气候类型多达9类,山地气候垂直差异大,季风气候明显,冬季盛行从偏北方向吹来的强劲干冷的冬季风,雨量多,气温低;夏季为太平洋高压和印度洋低压所控制,盛行从偏南方向吹来的暖湿的夏季风,雨量多,气温高。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害较重。全省范围内大面积发生的主要灾害是干旱,其中夏旱出现的频率最高,伏旱造成的损失最大。
明年四川还会出现高温干旱天气吗?
秦大河听到这个问题后微微露出了笑容:“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是算天气的,中国最大的计算机也是用来进行数值天气预报的,但就算是这样的计算机,也只能模拟季节的短期气候变化,明年汛期的预报,将在明年3月底4月初,汇集全国和周边国家的气象专家会商进行预报。”
说地
地球百年后热好几度
近一万年中增温值最显著
“气候模式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结果表明,21世纪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将会继续升高,到2100年将可能比1990年上升1.4~5.8℃,是20世纪增温值的2~10倍,这可能是近一万年中增温值最显著的!”秦大河给出的数据让人吃惊,全世界都在关注全球变暖的时候,这样的数据可能会让人打个寒战。
秦大河说,总体看,气候变化的趋势是在恶化,这主要是因为在未来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可能增多,高温热浪、部分地区的干旱、强降水事件、台风强度都可能增多增强。“全球气候变化从科学上讲,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以年记、年代记甚至更长时间,地球冷暖干湿的自身变化;另一个是人为因素的变化,特别是1750年人类社会工业化以来,向大气中排出很多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影响,现在看来负面大于正面。”秦大河说,气候变暖将导致海平面上升,我们国家有漫长海岸线,海岸线上升10厘米、20厘米,给海岸带地区的人类生活、生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导致粮食产量下跌,病虫害增加,对人类健康负面影响,荒漠化、沙尘暴增加,都是负面影响。
论发展
8个领域全面发展
20年后准确率至少达八成
秦大河透露,中国气象局正在推行多业务轨道,包括天气、短期气候、气候变化、生态与农业气象、人工影响天气、空间天气、大气成分、雷电8件业务同步进行改革深化,增加科技内涵,提高业务能力。
秦大河举例说,如果有重要的户外国事活动,气象部门可以给出精细的天气预报,比如早上开始下雨,但下午5时到5时30分在某个小范围区域内雨会停一会,这样的精细天气预报可以供决策者安排好活动。“但是这样的预报将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暂时还不能广泛推广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
秦大河说,一个国家气象局在8个领域全面发展,3~5年内如果完成,我们是在世界上做得最好的。“至于老百姓关心短期天气预测,20年后我们的准确率至少达到80%,我预测,到2020年,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够基本满足小康社会对我们的要求,老百姓能得到更准确更全面的气象服务。”
本报记者 吴宇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