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户能不能以个人为单位?政府可否建立专项医疗保障金?十运会后南京市民“出行难”问题又突出起来,地面公交与地铁建设有什么新进展?昨天,南京第六十期市民论坛举行,近50名人大代表和市民在论坛上提出了不少关注百姓生活的新观点和新看法。
交通
快建地铁缓解出行难
如今南京城建速度较快,出行难成为市民关注的大问题。昨天的市民论坛上,南京市人大代表、南京地铁指挥部副指挥长、南京地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国强介绍,这些问题将一一破解,如南京正在形成内环和外环,地铁的建设也在加快。
宋国强介绍,南京的交通现状、交通建设、交通管理在全国排名都是靠前的。去年十运会南京交通就非常好,十运会以后,二号线地铁的兴建,加上南京机动车有28万辆,行车难的问题就又出现了。目前政府正在制订南京的《交通白皮书》,这也是继上海、北京,第三个城市构建交通白皮书的。
宋国强还提到,要解决交通瓶颈,地面公交依然是主力,而“地面公交”的国企人员多,包袱重,加上油价高,所以政府应在政策上、经济上给予一定的扶持。
保障
低保能否以个人为单位
低保户能不能以个人为单位?市人大代表、秦淮区民政局副局长吴其昌对低保户的认定提出了新观点。他认为,建立和谐社会,关键是对低收入家庭的改善,具体表现为适当提高低保的标准。目前南京低保总体来看比较规范,但低保政策中有一条是以住户平均为核算标准,但有一些有重度的残疾人,是不是可以单独进入低保呢?比如说有一个残疾人40岁,没有劳动能力,却要靠六七十岁的父母来养活,这类人群是不是也可进入低保?还有一些失地农民为了城市建设,收入与以往有差距,是不是也可统一享受低保政策。
定期医治无保障居民
政府可否为患有重大疾病,但又没有保险的人群,建立专项医疗保障金?吴其昌介绍说,其实很多特困的家庭主要是因为重大疾病而造成的。一个大病要花费几万、几十万元又该如何支付。虽然媒体和一些好心人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这毕竟太微弱,建议建立一个由政府拨款的对没有保险保障的居民进行定期医疗救治制度。
人居
小区物管尽快立法
旧小区如何出新?新小区“新”问题怎么解决?人大代表周民指出,南京的新小区因物管不够,导致许多业主和物管之间发生不该发生的纠纷;还有一些老小区因当时设计不到位,路灯等设备缺乏,尽管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美化和配套,但老小区物管费收缴上还是出现不和谐现象。周民建议,南京市应加强小区物管的法规制定。据悉,该议案得到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如今正在着手出台相关的法规。
另外,张明富代表指出,南京老城改造中建了一些绿地和市民广场,老百姓出门锻炼就能看到绿地,但今后要加大步伐整治,真正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朱从军代表还从基础设施建设上介绍,南京汤山是远近闻名的旅游古镇,但15万居民都饮用一个水库里的水,生活用水没有安全保障,在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后,如今工程已开工,且进度很快,今年年底,15万居民就可喝上干净的自来水。
本报记者 孔小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