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雪域那片天
“西藏拉萨全年阳光总辐射达816千焦/厘米2,是同纬度成都的2.1倍、上海的1.7倍,全年日照数3005小时,含氧量比内地平原少25%~30%。高度每上升100米,地面气温平均降低0.6℃……”
驻藏空军一线场站气象台长王皓宾对这些雪域天气指数宛如自己的掌上纹路般熟稔。 作为场站的技术骨干,他在世界屋脊已干了12个年头了,也迈过了人生的第34道门槛。但他仍像当年刚从空军气象学院毕业时一样,保留着这份无法更改的爱恋。
“毕业前半年,我就和两名战友一起写了申请书。当时,我们就觉得西藏这片天最适合搞气象。”王皓宾操着浓郁的东北腔平静地说道。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选择雪域这片蓝天,仅有爱和能够忍受高寒缺氧的勇气是不够的。
1997年7月的一天,场站奉命执行某新型战机和运输机双重飞行保障任务。
一大早,在指挥所值班的王皓宾便接到上级的飞行命令。他迅速下达通知。可没过多久,他又接到了天气有变、暂时待命的通知。那一刻,正巧战斗机部队的一名副师长来向他了解天气情况,他便把后续通知放下给副师长讲天。可就在那时,接到先前飞行命令的运输机起飞了,没过多久便因天气原因在备降场迫降。
这件事让一直为自己的选择默默努力的王皓宾挨了个处分,也让他对岗位的认识得到了一次升华。时时牢记自己职业中“滑铁卢”的王皓宾在湛洁的蓝天下开始了新的跋涉。有个幽默的战士形容总爱望天的他:“王皓宾真牛,走路都抬着头。”
在执著的努力中,王皓宾观云测天的功夫一天天拔节生长。2001年1月,西藏冷雪飞舞、乱云飞渡的季节,一天,担负青藏铁路线勘测任务的航测飞机一大早便起飞赴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执行航拍任务。中午,王皓宾根据天气图看天气变化时,判断中午1点半以后有西风扬沙,飞机必须在此前落地。接到命令,航测飞机按时归航,落地后10分钟,便天昏地暗。
这样的事多了,王皓宾便成了官兵心中的“天神”。2005年夏天,在场站驻训的歼击机部队要组织训练。指挥员征求王皓宾的意见时,他说半小时后要下雨,应暂时待命。半小时后,果然暴雨倾盆。2005年,从场站起飞的军用飞机没有一次因天气预报原因返航和迫降。
王皓宾温吞吞地笑着告诉我们:“每次飞行前,指挥员就坐在我的值班室问天,你说谁没压力?你说这责任有多重?得逼着自己报精报准啊!”
透过王皓宾那高原浓云般深沉的眼神,看着本不擅言辞的他只要说到西藏的天便侃侃而谈的兴奋样儿,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对自己的选择无比执著的汉子。正是这深沉的爱让他在连氧气都吃不饱的高原为了自己的选择奋斗着,并且快乐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