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 昨日,市文物考古所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江津一古墓出土的清晚期瓷枕,揭开了自然纳凉的秘密。
“瓷枕形状按头部生理机构设计,头枕到上面仍感到舒适。”工作人员介绍,枕头作用是使头与腰椎保持平衡,保护颈椎不受压,古代瓷枕恰恰按这样原理设计。瓷枕边还有一个延缓的枕托儿,刚好托住颈子,使身体呈自然状态,舒适入睡。
记者在市文物考古所见到,出土瓷枕表面为三彩,长43.5厘米,宽16.5厘米,呈“凹”字形,中空,枕中部半圆形,周边堆饰莲花纹,枕面施青绿及红褐釉,两侧施黄釉,其下镂刻古钱币纹饰。
瓷枕历史可追溯到隋代,距今1400多年历史。因枕面有釉,枕着睡会感到凉快,宋代开始大肆流行。李清照词《醉花荫》中“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就说的是古人用瓷枕纳凉之事。据说,历代皇帝寝宫中也多用它。
“瓷枕不仅实用,更是融造型、绘画、诗文为一体的艺术品。”工作人员介绍说,瓷枕大小不一,隋唐时期较小,五代开始渐大,以元代时期最大;长方形居多,也有腰圆、鸡心、云头、花瓣形状,还有孩童、卧女、瑞兽、祥禽、建筑雕塑等式样。
除了纳凉,瓷枕还可用于托腕切脉,成为医疗器具。
记者 李心成 文/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