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阅读提示:在辽宁凌源,一位母亲在5年间,卖掉两处房子,带着女儿走过10多座城市20多家医院,权威医院对其女儿的病情作出诊断“不能恢复,建议放弃治疗”。她毅然放弃工作,每天5次10个小时为女儿做功能训练。如今,她的女儿已经能正常走路、做家务活,能背诵唐诗,会做20以内加减法。这位母亲叫吴英华。
人生路上遭遇磨难
1998年1月12日,凌源市自来水公司职工吴英华在市内某医院生下了女儿吴梓乐。新生儿立即被送进抢救室。
吴英华当时并没有想到孩子会有什么毛病。但孩子一直不能进食,她找来针头,向孩子嘴里注射奶粉。慢慢地,吴英华发现孩子越长越不对劲。当孩子长到应该走路说话的时候,却既不能说话也走不了路。人们都说这孩子是发育迟缓,吴英华也就没在意。她觉得孩子会慢慢好起来,没想到,孩子的情况越发严重了。
为给孩子治病卖了房
吴梓乐的病情让吴英华再也坐不住了,她让正在读初中的大女儿自己照顾自己,抱着小女儿来到沈阳儿童医院。诊断后,齐教授告诉她:“这孩子得的是脑瘫。”医生的话如晴天霹雳,吴英华不禁泪如雨下,实在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乞求大夫无论想什么法子,都要给小梓乐治病。
像吴英华这样倔强的,齐教授还是头一次碰到,他决定留下吴英华母女。齐教授开始教给吴英华给孩子做功能性训练的方法。吴英华开始在医院给小梓乐做训练。她想,只要下工夫,就不怕收不到效果。她每天坚持给孩子作5至10次训练,每次坚持两个小时。
3年时间里,她去了十几个城市20多家医院,最后都是无功而返。这期间,她不得不卖掉原先住的那间平房。到2003年,吴英华已拿不出多少钱给孩子治病,不得不卖掉家里几年前买的楼房,借住到朋友的房子里。
孩子终于喊出了第一声
一天,邻居家的小朋友到吴英华家玩。小梓乐看到那两个孩子在地板上又蹦又跳、又唱又舞,也舞动着双臂,“站”起来想走。然而,她却动不了。她想唱,却发不出声音。不一会儿,她的小身子就被汗湿透了。小梓乐心里明白,她动不了啊。吴英华把孩子搂在怀里,眼泪哗哗流下来。
吴英华更加认真地给孩子打针、针灸和按摩。每天白天坚持按摩3次以上;晚上孩子入睡后,她就握住孩子的手、脚,轻轻地握、拉、按、抚,一遍遍摩挲……凡是觉得可行的治疗方法,吴英华都实践了。为此,她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2004年1月的一天,吴英华照样给孩子打针。小梓乐看着妈妈,难过地哭了。吴英华也心痛不已,有些生气地说:“别的孩子都会说话,就你不会,你连妈妈都不会喊。”听着妈妈的训斥,小梓乐的额头冒出了汗,一着急喊出了“报纸”两个字,因为小梓乐几乎天天看到包针头的报纸。小女儿终于“说话”了。这回吴英华是激动得哭了。这更坚定了吴英华的信心。
经过肢体功能训练,小女儿走路、摇手都有很大改变,而且,小梓乐也很懂事地每天自己坚持练40分钟。吴英华开始一遍遍教小女儿对口形、背唐诗、简单的加减法。如今,吴梓乐不但学会了自理,还能帮助妈妈做家务,几乎和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
让更多脑瘫孩子好起来
权威资料表明,脑瘫在1岁以后的完全治愈率只有10%多一点。因此,吴英华治疗小女儿脑瘫的事,成了奇迹,患儿家长慕名而来。每每此时,吴英华就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患儿家属。一位房产开发商深深被她的事迹所感动,借给吴英华一套宽敞的楼房。
凌源市佛爷洞乡一个脑瘫孩子,经过吴英华1年多的治疗后,身体状况已明显改善;凌源市区也有三四名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吴英华从不收1分钱。她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病人家属,只要有一线希望,做父母的就不能轻言放弃。
今年暑期,吴英华的大女儿大学毕业,回到了她的身边,她自己也找了一份工作。一家人日子虽贫寒,却充满了欢声笑语。左图为梓乐和妈妈在一起。
薄熙惠张 辉文/图
摘自《辽宁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