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运动员的成绩,更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和社会关爱程度。”在第九届远南运动会火炬传递暨中国残奥励志万里行活动的启动仪式上,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这样告诉记者。
2008年北京残奥会之前最重要的国际残疾人运动会,就是将于11月底在吉隆坡举行的第九届远南运动会,200余名残疾人运动员组成的中国代表团,目前正分散在各地集训。
在记者随火炬传递仪式活动采访残疾人运动员的短短几天时间里,被一些残疾人运动员的乐观精神深深打动,他们甚至并不忌讳任何话题,从体育中寻找并享受快乐是他们最大的追求。
“体育给了我振作的信心”
天津体院里有间大约200平方米的长方形屋子,这就是国家残疾人举重队的集训地,最醒目的就是每张杠铃床边都有个轮椅。卧推达到165公斤的女队员李瑞芳说:“我是爱上举重了,举重就是我的事业,是我目前生活的全部。”
因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的李瑞芳已经连续拿到两届残奥会金牌了,她的下一个目标是2008年奥运会。她说:“我希望我拿到2008年奥运会金牌,然后我才会计划其他的事情。”
李瑞芳最“疯狂”的时候,是临产前9天还上了一节训练课,她洗完澡就被送进产房,孩子出生15天后,她让教练把哑铃拿到家里,开始恢复体力,1个月后,李瑞芳就在济南拿了全国冠军。“当时其他队的教练和队员都惊呆了,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她做到了。”李瑞芳的教练说。
正是因为体育运动给李瑞芳这样的残疾人提供了生活的动力,所以她们热爱体育运动的程度,甚至超过了正常的专业运动员。李瑞芳说:“体育给了我振作的信心,我就要把自己能付出的东西都给这项运动。”
“举重给我带来的快乐太多”
老家在汕头的小伙子吴茂顺也是因小儿麻痹致残。自从练上举重,他就在沉甸甸的杠铃上寄托了太多的希望,“对我来说,举重就是事业,我们残疾人运动员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辛苦,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
“比如说寂寞。”吴茂顺说,“一般正常运动员的朋友很多,总能缓解一下自己的压力,但是我们的朋友很少,我们和正常人生活节奏毕竟不一样,所以我们要忍受最深的寂寞。有时候情绪不好,整个晚上都睡不着,我就告诉自己要忍耐,因为举重给我带来的快乐太多,我离不开这项运动。”
“我练举重之前在老家搞家电维修,后来练上举重之后,就希望当一名职业运动员。现在我们已经集训半年了,我明白自己搞的是竞技体育,也明白有多艰难,但这也比我原来强很多,心里很踏实。”
吴茂顺爱笑,他告诉记者,目前他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多吃点儿,争取让自己再胖一点儿。“这样我就能避开67.5公斤级的比赛了,这是个‘死亡’级别,强手太多了,我在雅典就只拿到了银牌。要是我升到75公斤级,那冠军对我来说就是很容易的事了。”吴茂顺说,“2008年,谁不想在家门口拿块金牌?”
“我觉得我也是个有用的人了”
在淄博,最出名的残疾运动员是王代臣——远南运动会火炬传到淄博的时候,就是他高举火炬绕体育场一周。王代臣今年33岁,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自幼左臂残缺,但如今仅剩的一只臂膀却是他最大的骄傲。
“我小的时候很自卑,总怕把残缺的臂膀露出来。”王代臣说,“就算夏天特别热,我也要穿长袖衣服。我记得很清楚,上初中做广播体操时,我总站在最后,怕同学笑。”
“后来我想,难道我这一辈子就要这么躲躲藏藏的?”王代臣选择了体育,开始是练长跑,后来改练标枪。“被学校选进体育队时,我感到无比骄傲。”王代臣说。
王代臣就算没有教练指导,都会自觉坚持训练。他说:“第一次出国参加在泰国举行的1999年远南运动会,我拿了标枪金牌。在异国的土地上,我登上了领奖台,当奏国歌、升国旗时,我的眼泪怎么也控制不住了,我觉得我也是个有用的人了,不光可以为残疾人争光,还能为祖国争光。”
王代臣最遗憾的比赛是在悉尼残奥会上:“那是我第一次参加残奥会,过度紧张导致赛前整晚失眠,比赛时没能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只拿到亚军。参加2004年雅典残奥会时,正好赶上级别合并,我也没受什么影响,虽然最后得了铜牌,但是我创造了自己的最好成绩,很满意了。”
“离2008年奥运会还有不到两年,那时,我会再让国歌因我而奏响。”王代臣坚定地说。
本报上海10月25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