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医疗审计落下帷幕,暴露出的种种问题让人无法乐观,反而更加令人忧虑。
忧虑之一就是药价的虚高难下。审计报告显示,受群众诟病多年的药价虚高问题难以解决。令公众疑惑的是,我省是较早引入药品招标的省份之一,为何药价还是居高不下呢?笔者认为,重要原因就是药品招标采购形同虚设,措施不配套,招标前提和基础不存在是导致招标效果难以体现的重要原因,使得原本通过招标降价的初衷难以落实。
本来,招标是充分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竞争使得供货商的药价基本达到均衡,初衷无疑是好的。但是,如果流通的环节层层加码、环环加价,使原本价格平平的普通药就会翻了数倍的话,即便是实施招标,遏制药价也就完全失去了意义。很不幸,我省招标效果难以体现的根源就在于此。例如,审计部门抽查岛内4家药品生产企业的29种药品的生产成本,与海南卫虹网2005年年底网上交易价对比发现,药品从生产进入流通环节价格连续翻了一倍到十几倍不等。如谷氨酸诺氟诺沙星注射液,生产成本仅为1.18元一支,网上交易价为23.33元一支,竟翻了十几倍,在这样基础上的招标采购,只能是走过场而已。所以,简化流通环节的交易成本,根治流通环节中的腐败,才是根本举措。
另外,招标采购的另一个基础和前提是建立在广泛的药品基础上的,如果范围过窄,其作用无疑要大打折扣。通常意义上的绝大部分,至少要包括三分之二以上的品种,在此基础上,医疗价格才有降价的余地。但是我省的医院药品招标氛围实在是太过狭窄。
据审计报告显示,尽管我省率先在全国实行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但是由于纳入药品招标采购的范围仅三分之一,仍有三分之二的药品要通过议价或竞价采购,使集中招标采购难以惠及所有药物。关于招标采购的范围为何如此小,笔者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仅仅三分之一的药品纳入招标采购范围,招标的影响、效果肯定要大打折扣。而即便就这三分之一,还是建立在多种流通环节、环环加价后的基础上形成的,还有什么抑制药价的效果呢?
最后,“贵药”驱逐“贱药”的机制更是使得平价药有完全退出市场的趋势。据审计调查反映,公立医院药品都实行不超过25%的加价,药品越贵,医院利润才能越大,如同样一类药,普通药价为10元,医院加价25%仅仅为2.5元,而进口药为100元的话,加价就是25元了。这也是医院愿意进“贵药”、而所谓的平价“贱药”流失医院的重要原因。试想,连招标的标的都是天价的“贵药”,在此基础上的招标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
综上所述,药品流通层层加价、招标范围狭窄、“贵药”驱逐“贱药”使得医药招标采购的效用一减再减,现在是政府对药价高根源进行反思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