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老人节重阳节快到了,明天,市文联和鼓楼区政府要在市美术馆给南京最年长的人——110岁的剪纸大师胡家芝举办一次作品展。前天,趁着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吴海燕上门取作品,记者有幸见到了这位跨越了3个世纪、剪纸整整100年的老太太。
110岁依旧坚持看报
江苏教院一栋陈旧的单元楼里,胡家芝老人静静地坐在靠窗的藤椅里,浑身被倾泻进来的阳光笼罩着。因为听力退化,她并没有听见记者的自我介绍,但依然微笑着向记者招手。110岁的她打扮得十分仔细,满头银丝整齐地梳在脑后,一件蓝色老式大褂清清爽爽。从1951年来到南京开始,胡家芝就住在大儿子、江苏教院美术教授袁振藻的家中。如今袁先生也85岁了,老太太听力减退后,他成了外界和老人交流的传声筒。“照顾母亲并不难,她的生活起居很有规律,而且基本能够自理。”袁振藻指着桌上一副干净碗筷对记者说,“这就是早上吃完早饭后她自己拿到厨房洗的。”话题自然转到了老太太的饮食上。“她从不挑食,只要能炖烂的东西都吃。如果说在饮食上有养生秘诀的话,就是早上起来先喝一杯淡盐开水,然后吃掺枸杞的麦片粥。”白天的大部分时间,老太太都在静坐养神,但早饭后看《参考消息》是必做的事。“看了都几十年了。”见记者拿起桌上的《参考消息》,她立即说了一句。袁振藻说,母亲16岁那年从女校毕业,一辈子对国家大事十分感兴趣,从中苏友好到港澳回归,每逢重大事件,老人都会精心设计一幅剪纸作品作为纪念,因此翻看老人的剪纸作品,就像翻开一部共和国的大事记。
剪纸生涯整百年
吴海燕清点展品时,记者在一旁细细观看,飞禽走兽、花鸟虫鱼、人物文字……全部被老人在一片红纸上剪了出来,厚重处层层叠叠、精致处细若游丝,满眼花团锦簇中记者突然明白,剪纸也许正是老人长寿的最大秘诀——这需要何等的耐心和细心,是它拉长了老人的时间。从10岁学剪花样到现在,老太太的剪纸生涯已整整100年。100年中,剪纸是老太太快乐自己、快乐别人的途径。20岁时,胡家芝嫁到浙江桐庐珠山村,每逢喜庆佳节、迎神赛会,需要剪纸她都积极参加,在那里居住30年,被当地百姓称为“福星”。来南京后,友人婚嫁、祝寿需要剪纸,胡家芝也是有求必应。就是记者来的前一天,桐庐老家来人索要剪纸、老太太还给剪了一个。“我剪纸只要别人喜欢,我就高兴。”老太太说。
叶浅予称其是启蒙老师
剪纸是一门民间艺术,胡家芝却是一个出身书香门第、上过新式女校的新女性,这使得老太太的作品不但有浓浓民俗风情,还有扑面而来的文人气息。这种风格曾深深感染了她的表弟、当代国画大师叶浅予。记者见到了一封毛笔写就的家书,是叶浅予1985年10月写给胡家芝的。“家芝大表姊:”叶浅予写道,“你也许记得,在你跟随你母亲到外婆家看芦茨戏的时候,你用五彩手工纸剪糊成戏文里的小旦……我在你身边看得入了迷……由于你的启发,喜爱造型的细胞在我身上发了芽……你那时已是个待嫁的大姑娘,我还是个不满十岁的小娃娃,你是我走向艺术的领路人。”1982年,叶浅予在南京办画展,姐弟两人重逢,当年的两个孩子已是白发苍苍,而今天,就只剩下110岁的胡家芝健在了。南京日报记者 李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