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编者按 她,铭刻了山城饱经战火创伤的印记,指引人们在经历战争黑暗、痛苦后,追求光明和正义。她,就是重庆图书馆。
明年,一座现代化的新图书馆将在沙区拔地而起。与她一脉相承的老重图经历过怎样的历史?深藏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今日起,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重庆图书馆的故事》,揭开其神秘面纱。
本报讯以外国总统名字命名的综合大型图书馆,在中国仅一个——位于我市渝中区两路口的罗斯福图书馆。记者昨日从重图馆藏文献中发现,半个多世纪前,重庆以独有优势从众多竞争城市中脱颖而出。
市档案馆编研处处长唐润明告诉记者,1945年4月12日,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巨头之一的罗斯福总统,因脑溢血阂然长逝。罗斯福去世一个月后,国内有两种主张纪念他:创设大学或建立图书馆。最终,“筹建罗斯福图书馆”的主张占了上风。
随后,有人主张设在南京,有人主张设在上海,还有人主张设在重庆,西安、武汉的呼声也不低。最终,重庆以两大优势胜出:作为陪都,为抗战做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罗斯福总统生前曾打算携夫人来渝访问。
1946年9月5日,图书馆馆址正式选中重庆。10月,筹委会迁至重庆原中央图书馆馆址(即现在重庆图书馆馆址)办公。
唐处长说,筹委会设定了罗斯福图书馆宗旨:努力征集“关于国际公法与国际关系,国际组织及世界和平方案之图书,应尽量搜藏,以发扬世界之正义和平”。这得到了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及组织积极响应和支持。
因此,她被指定为联合国资料寄存馆之一,定期邮寄资料,迄今未曾间断。作为我国保藏联合国资料最早的图书馆,罗斯福图书馆衍变而来的重庆图书馆,至今仍以其独有特色的联合国资料、抗战版图书资料、古本善本图书享誉世界。
记者 李心成/文 史宗伟/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