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这几天,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养殖獭兔赢得“中国兔王”美称的南京东润食品有限公司忙碌了许多,一张张来自国外的订单让其应接不暇。抖着一叠叠外贸订单,董事长胡忠东说:“今年全国每出口10张獭兔皮,至少有1张是东润的产品。 ”
2003年,东润实现销售收入800多万元,是三年前的10倍;2006年,东润的目标是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这样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在国内獭兔行业中首屈一指,在南京的农业企业中也走在前列。品种更新,獭兔养殖开始起死回生东润的前身是溧水永阳镇上一家即将倒闭的镇办獭兔养殖场。2000年,野生动物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皮装原料的替代品,獭兔皮需求猛增。在装潢市场掘得“第一桶金”的胡忠东捕捉到这一商机后,带着100万元只身来到了永阳。
“镇办獭兔养殖场濒临倒闭,除了当时经营不善外,最主要的还是獭兔品种退化。”胡忠东说,当时饲养的种兔,基本属于自然繁育,“近亲”繁殖的结果,不仅产量低,皮子的质量也不高。
查清了原因,胡忠东首先在市农科院和农林部门的帮助下,花费10多万元从国外引进了800多只美系獭兔、法系獭兔、德系獭兔等优质种兔。如今,胡润东养殖的15万只獭兔,一级皮的比例已经从过去的30%提高到了95%以上,平均每张獭兔皮的价格,也从2000年的30元涨到现在的50元左右。
“公司+农户”,小兔子搭起1700多户农民的致富路
獭兔的繁殖能力特强,一只种母兔每年至少产5胎约30只仔兔。快速的繁殖能力,让胡忠东选择了“公司+农户”扩张之路,通过低价卖给农户种兔,与其签订订单养殖协议。目前,东润带动的獭兔养殖户已有1700多户,遍及永阳、晶桥、白马等镇,饲养量达到65万只。
订单养殖,东润实现了“无地扩张”,农民也大大增加了收入。周详孙是永阳镇冻壁村农民,过去靠天“吃饭”,家庭年收入只有8000多元。养殖獭兔后,短短四年,养殖规模就达到了3000只,年收入超9万多元。为此,溧水的獭兔养殖户编出了这样一个顺口溜:“家养三只兔,不愁油盐醋;家养十只兔,新衣加新裤;家养百只兔,由穷变成富”。
“正是看到如此巨大的带动效益,今年,县委、县政府把獭兔养殖列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十大工程之一。”溧水县农林局副局长金云新说,按照獭兔产业发展规划,5年内全县獭兔养殖规模将达到300万只,实现产值1.5亿元,户均增收500元。深化产品加工,“中国兔王”欲谋取出口“直通车”
靠着养殖规模的不断壮大,东润如今在皮装原料市场已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但胡忠东并不满意。他说,目前东润还处于简单粗加工阶段,产品需转经出口经销商,由于是保护价收购,公司购买农户的獭兔是每只40元左右,经过宰杀、削脂、烘干、消毒、腌渍后,每张皮以60元的价格卖给外贸公司。外贸公司进行简单的消毒、除臭、染色、包装后,每张皮的出口价格为15美元;而商场里销售的15张皮制成的獭兔皮大衣,每件最少9000元。为此,“不服气”的胡忠东已着手启动皮革加工厂建设。他说,通过深化獭兔皮加工,在未来两年内拿到自营出口许可证,把产品直接销往国外品牌服装企业。 南京日报记者 李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