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摆脱弊案压力的陈水扁再喊“台湾正名”,推动“去中国化”运动,意欲分化“倒扁”人群,用“统独”之争模糊“反贪”焦点;扭曲岛内民众对文化、民族、国家的认同,取宠深绿人士。但“公务机要费”结案报告尚未公布,“倒扁总部”列出必须起诉陈水扁的十大理由,这一次——
台湾当局“行政院会”25日通过台湾第一个“去中国化”的“法律修正案”,将现行台湾“民法总则”及“施行法”中“服从中国法律义务”等字眼删除,将其中的“中国”用词“修”掉。 “行政院”表示苏贞昌推动“去中国化”的“正名”政策已大有成绩,完成了约七八十种“行政命令”中“去中国化”的修改,如“中国标准”已改为“国际标准”。
苏贞昌在进退失据、前后矛盾、毫无政绩可言的情况下,“苏修路线”改为只“修”“中国”,交出了“政治正确”的成绩单;而陈水扁在弊案缠身、民进党北高市长选情吃紧的关口,又祭出了“台独”战牌,企图用“去中国化”的强心剂,为自己打气,凝聚泛绿人群护驾闯过难关。
“正名”报告弥漫绿色恐怖
为响应陈水扁“去中国化”的目标,当时主持“行政院”并即将转任民进党主席的游锡堃于2005年初拿出“推动台湾正名”案报告。报告列举了12项需“正名”的领域,包括——
法规部分:目前“法令”内容含有“中国”二字超过30种,含有“中华”二字超过80种,其内容应改为“我国”或配合修正;
条约协议:使用“中国”者有34例,应予修正;而正式“国名”如使用“中华民国”,宜以括号注明“台湾”,如无法使用正式“国名”,对外部门可使用“Taiwan”、“Taiwan(ROC)”或“ROC(Taiwan)”等;并避称“TaiwanChina”、“China(Taiwan)”、“ChineseTaipei”、“TaipeiChina”等;
“中央政府”机关包括“侨委会”、“中央银行”英译名称出现的“中国”字样应修正;
“国营”事业如“中船”、“中油”、“中国输出入银行”、“中华电信”、“中华邮政”及“中信局”等中英文名称皆须斟酌。
此外,“中国农民银行”、“华侨商银”、“中钢”、“华视”、“中华票券”等政府投资而持股未超过50%的公司,政府捐助成立的财团法人单位,台军方所辖军事院校如陆军官校的英译名称,出现“中华”或“中国”字样的专科以上学校,出现“中华”字样的海外侨校,其它例如“中华文化复兴总会”、各机关出版之刊物等,均在“正名”之列。
根据此项报告,岛内政治文件、机关、企业、学校、出版物包括军队,都要投身“正名”运动,大有一种一举肃清“中国”、“中华”的绿色恐怖之势。
鹅也要“正名”传笑柄
“正名”“去中国化”有“圣旨”,有行动“报告”,“行政院”要求各单位定期上报成果,一场运动轰轰烈烈展开。但岛内民意却并不配合,有读者投书报社讽刺挖苦:“去中国”?先把故宫(台北)的文物还给中国!一方面喊着“去中国”,一方面拿着中国的文物去世界争取自己的光荣,这种行径令人不齿!
台湾文化名人李敖说:“台湾无处不中国”。的确,神是妈祖、关帝、孔圣人,节是春节、端午、中秋节,艺术是国(京)剧、书法、水墨画,路是信义、仁爱、南京、汉口,说的中国话,写的中国字,姓的张王李赵陈,按照台湾当局的盘算,真要“正名”成功,彻底去掉了“中国”,那除了陈水扁稳坐“台湾之子”位子,甚至抢下李登辉的“台湾之父”桂冠外,台湾还剩下什么?
虽然质疑、讥讽、批判之声迭起,但台湾当局运用行政资源仍然推动此案。“侨务委员会”要改掉“侨委会组织法”中的“华侨”名称,大概自己都觉得说不过去,无可替代,况且还要经“立法院”一关,所以只悄悄地改了英文名称,将OverseasChinese(华侨),改为OverseasCompatriot(海外人民),也算去了“中国”,不过,却招致海外侨胞痛骂他们“荒唐”“无聊”!侨胞质问:“侨委会”本来就是要处理华侨事务,“华侨”的名称有何不妥?难道连华侨在台湾都变得“不合法”了吗?对此,“侨委会”给出的解释是,原先使用Chinese,易与中国大陆混淆,为了有所区隔才会改名。
岛内各界高层有的为保官位跟进“正名”,“中国商业银行”改名为“兆丰银行”,“中国农民银行”被合并后改名“合作金库银行”。台湾“海岸巡防署”的300多艘舰艇,改变英文名称被刷上“TAIWAN”字样。连台“太空计划室”的“中华卫星”也忌讳“中华”两字,全部“正名”为“福尔摩沙”。“考试院”对中医师考试,居然将考试内容中的“中国医学史”改称为“中医医学史”。“考试院”称,“中国医学史”的“中国”不知从何时开始计算,不知是否该包括5000年中国历史,所以将“中国”修正为“中医”。
最可笑的是,岛内从明朝起就养殖的一种鹅名为“中国鹅”,农业主管部门提出“中国鹅”是“本地种”,但它的中英(ChineseGoose)文名称都有“中国”色彩,所以要改为“华鹅”。叫了几百年的鹅名也难脱“正名”命运,一时传为笑柄。
“红潮”过后靠“正名”解套
今年,台湾的秋天被“倒扁”的人潮染红,自9月初起,“九月九,阿扁做不久”的口号在街巷间流传,“荧光围城”和“天下围攻”几十万人的阵仗吸引了岛内外的注意。愤怒的呐喊和陈水扁如影相随,民进党内要与他划清界线的试探声音时时传出,深绿精神领袖李登辉伺机出手致扁死地……此时,坐困愁城的陈水扁拿出老招数: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关起门来以拖待变。等抗议“红潮”稍退,他马上进入反扑阶段,其中使出的一着“利器”也是老套路:“台独”。抛出“第二共和宪法”说稳住深绿对自己的信心,大张旗鼓推动“正名”达到一石三鸟的目的。
据记者观察,陈水扁此时指示苏贞昌要求“行政院”各单位进入“正名”实际操作阶段,一是要突显自己仍然大权在握,操之在我,连胆敢提出“苏修路线”“冲冲冲”的苏贞昌也得按仍然贵为“总统”的剧本演出,我要“正名”就“正名”,虽然超过六成民众反对,但桃园机场的名字改就改了。苏贞昌招致不干实事和“卑恭屈节”的骂名,陈水扁听来也许正好受用。
其次,“正名”当然是喂给深绿阵营的“摇头丸”,陈水扁再次向他们宣示自己仍以“独立”为己念,虽然贪腐,虽然千夫所指,但只要喊“台独”就不会丢掉那百分之几的支持者。有台湾学者讽刺,只要陈水扁还过中国年,他的“去中国”就不彻底,就是“玩假的”。但在“台独”空间越来越小的挫败中,对有些人来说,“玩假的”也能画饼充饥、聊胜于无吧?
陈水扁还想借“正名”摧毁“倒扁”势力,并累积自己“绿营共主”的政治资本败中求利。台湾的“倒扁”运动是一次超越蓝绿、族群的群众运动,大家共同追求的不再是国民党赢还是民进党赢,“外省人”胜还是“台湾人”胜,而是追求清算贪腐、重建“礼义廉耻”道德规范的正义公理。但陈水扁趁“倒扁”间歇再提“正名”,意欲用旧有语境的暗示让群众再按省籍选边排队,放下“反贪腐”的红布条,炮口再对“外来政权”。他的盘算是,挑起省籍矛盾、煽动仇视大陆不仅能让自己解套,而且扭曲台湾民众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也是自己吃定“台独”这碗饭的政治资本。
但倒扁总部宣称,下一轮的行动要视“公务机要费”结案报告而定,并列出陈水扁必须被起诉的十大理由;媒体也连篇文章紧盯一再拖延的这份报告是否能平民愤。弊案仍然在身,招数也被看破,“正名”解不开陈水扁脖子上的贪腐“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