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发改委专家披露,目前,中国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呆坏账已逾1000亿元,其中,国有四大银行占了呆坏账总额的81%以上。车贷呆坏账已占到贷款总额的五成以上。
根据调查,目前车贷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信用风险。 所谓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不能按期足额归还消费贷款本息的风险,它跟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息息相关。任何一个借款人都有信用风险。但是,不同的借款人,其还款能力、还款意愿不相同,那么其信用风险度也不相同。有的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可能因为收入来源、各种收益性资产的受损而导致无力偿还到期贷款,这里面存在不可抗拒的因素,也存在还款意愿较差的问题。个人信用观念淡薄,即使借款人出现贷款违约情况,由于信息不对称,借款人通过跨行申请,原来的违约银行也无法阻碍借款人、保证人的信用活动,这种状况使银行失去了对借款人、保证人的信用考察和控制,这是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中最主要的风险。同时,由于汽车的活动范围较大,借款人活动不定,从而造成目前最难控制的贷款风险。
二是担保风险。所谓担保风险是指由于担保的方式、担保的能力等方面给贷款的安全造成的风险。目前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是以借款人所购车辆作抵押,再由借款人提供另一个自然人作保证。似乎这样的贷款安全系数已经很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旦借款人违约,保证人的担保责任追究是非常困难的,按照法律“物保优于人保”的规定,必须要对借款人的抵押物处置完毕以后,剩余的债务由保证人承担,现实的问题是处置抵押物会遇到种种困难,比如车辆出现事故尚处在理赔过程中;再比如借款人和抵押的车辆一同消失等,都会形成担保实效不能落实。
针对个人汽车贷款存在的问题,业内人士提出了以下对策:
首先,要选好贷款客户。由于车辆属于动产,银行对抵押物的控制能力极为有限,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车贷更侧重于贷款人实际还款能力和诚信程度。在车市不景气、车辆价格持续下降的现实条件下,贷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和诚信变得尤其重要,故而妥善选择客户,从业务发展的源头抓起,防范风险,就是控制车贷风险的关键。汽车消费在中国是一种奢侈消费,对绝大多数人而言绝对不是一种必需的消费品。因此,汽车消费贷款在选择目标客户上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汽车消费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作后盾,放在有稳定生活环境、有正常职业、有较高收入水平并在可预先一段时间内的个人条件不会变化的客户。这些客户应该是中国汽车消费的主体,也应该是车贷市场挖掘的最佳客户。只有他们的存在,才能使个人车贷风险控制在临界水平之下。
其次,要严格审核贷款条件。个人车贷业务的性质决定了银行在操作中必须密切关注风险信号,不放过任何风险的信号。风险信号在贷前表现在借款人提供的资料和银行人员实地考察与借款人的谈话记录上。在车贷业务操作中必须严格规范,车贷要严格政策,严格审核借款人的基本条件、贷款的调查、审查和审批不能走过场、图形式,密切关注风险信号,及时地采取措施规避风险。
第三,要做好贷后跟踪调查。在贷款中,银行与借款人的联系仅限于言语、信函等的来往和还贷资金的扣划结算。风险信号变得模糊,银行难以了解借款人现实的情况,无法控制风险。而一旦借款人不能按期付款,产生违约后,银行贷款风险立刻变成事实。笔者认为,在贷款中,银行可变单向的信函往来为双向的信函往来,可在车贷合同约定,借款人有义务接受贷款人的调查和询问,银行每月寄发出对账单的同时,不定期要求借款人对调查、问询进行限时回复。在动态中了解借款人情况,从中把握风险信息,及时调整风险防范策略。
第四,要建立防范风险体系。建立银行内部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从非现场监测检查入手,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加强对汽车信贷资产质量的监控和管理,逐步实现“下管一级,监控两级”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监测管理模式。商业银行可成立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监控中心,使消费信贷业务实现计算机系统操作与管理,在确保台账信息准确、及时的基础上,汇总分析监测结果,指导基层行的业务检查和风险管理,做到目标到岗、责任到人、限期清收,强化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管理。从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踪、监控入手,时刻关注每一贷款户的还款动态,建立一套消费信贷风险的预警机制,对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本息情况、或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列入“黑名单”,强化风险,提高管理效率,切实加强贷后管理。对不良贷款比率过高,贷款管理簿弱,风险程度较高的借款人,实施预警、整改、停牌制度,以此提高消费信贷资产质量,促进汽车消费信贷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五,要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信贷人员不仅是业务流程中的操作者,更应该是风险识别的判断者。因此信贷员的自身素质不容被忽视。通过审阅借款人资料,与借款人谈话和实地考察,了解借款人的诚信程度、生活状况、还款能力,了解借款人消费意愿、消费实力,敏锐地捕捉到风险信号,从而判断风险,决定是否接受贷款业务。(国际金融报 舒丹尼、李晓刚)
(责任编辑:黄成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