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大闸蟹风波”背后
对于台方挑起的“大闸蟹风波”,大陆业者可通过台湾进口商提出诉愿和行政诉讼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陈键兴报道 台“卫生署”10月18日对外表示,来自大陆的一批629公斤大闸蟹被验出含致癌物质“硝基喃”代谢物残留,从即日起禁止旅客携带大陆大闸蟹“入境”。 一场“大闸蟹风波”在两岸间“引爆”。
阳澄湖大闸蟹早已声名远播,长期以来备受岛内民众的喜爱,然而台卫生主管部门一记突如其来的“打蟹”行动,其间的蹊跷着实耐人琢磨。
面对台方对大陆大闸蟹的“污名化”,大陆相关业者已表示为维护品牌名誉,已暂停向台湾供应大闸蟹,并将通过岛内水产公司向台湾卫生机构表示保留起诉权利。据悉,江苏昆山阳澄湖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忠已赴台向台湾民众澄清阳澄湖大闸蟹的情况。
时间点存在疑云
10月16日,台卫生主管部门称,是在这一天接获台“经济部标准检验局”告知一批来自大陆的大闸蟹被验出含有“硝基喃”代谢物残留的,而次日又接到还有6批大陆进口螃蟹存在类似问题。
这样一个时间点,引起了有关人士及社会舆论的质疑,认为此事“来得突然,也来得蹊跷”。有媒体指出,台方公布大陆大闸蟹含致癌物之时,恰逢由国、共两党举办的两岸农业合作论坛召开并宣布新的惠台农业措施之日,让人们很难不产生联想。
据台湾媒体报道,在两岸农业合作论坛召开当天,有民进党“立委”在台举行记者会,放出大闸蟹被验含有致癌物的“爆料”;在此之后,台“卫生署”官员透露在“立委”召开记者会前,该署此前以为今年大闸蟹抽验结果全数合格,直到当天下午才接到“经济部标检局”传来第一批不合格名单和资料。也就是说,台“卫生署”竟然比民进党“立委”还要晚得到台“经济部”的检验信息,这其中是否存在“猫腻”?
台方此后一再声称,此次验出大陆进口的大闸蟹含致癌物,与政治操作无关。但台“行政院长”苏贞昌的一席表态却完全暴露其心思所在,他在“行政院会”上称,“对岸是对台湾最有敌意、最没有管制及最多黑心食品的国家”。
可通过台湾进口商起诉
据了解,被台方指含致癌成分的大闸蟹早在9月18日已取得台“卫生署”出具的“输入食品查验证明”,为何又在10月中旬再表示同一批次的大闸蟹检测不合格。这个问题让大陆的出口商、台湾进口商和台湾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都感到“奇怪”。
江苏苏州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杨维龙表示,根据鲜活水产品即检即放的全球惯例,活水产品只要检验合格即可放行,发现问题也应当在3日内通知送检方,送检方可以申请复检。但台湾“经济部”标准检验局在29天后的10月中旬忽然推翻自己的检测结果,此时复检已经不可能。“这是在人为制造‘无头公案’,很不严肃。”
对于台方挑起的“大闸蟹风波”,此前有消息称大陆业者将跨海起诉台湾“卫生署”。台湾《联合报》引述法律界人士指出,如果江苏昆山阳澄湖水产有限公司不服台湾“卫生署”的检测结果和决定,可通过台湾进口商提出诉愿和行政诉讼。
台当局的两岸经贸迷思
就在台湾“卫生署”宣称“大闸蟹致癌说”的日子里,阳澄湖大闸蟹的故乡苏州却显得很平静。在这个台企群聚地区,台商们仍像往年一样放心地品尝阳澄湖大闸蟹。岛内的民众就没有这样的口福了。
据台湾媒体报道,岛内业者虽然打算在月底让大陆大闸蟹重新“登台”,但台“卫生署”已祭出新的检验办法,未来将要求岛内进口大陆大闸蟹的业者签下责任“具结书”。大陆大闸蟹何时能重新入岛,以飨岛内饕客,还存在太多变数。
“大闸蟹风波”不是一个单一事件。风波背后反映出的问题,仍然是由于台湾当局在两岸经贸政策上抱持泛政治迷思,致使两岸检验检疫部门无法开展正常沟通与合作。有媒体评论说,大闸蟹是无辜的,如果被有心人政治摆弄的话,原本老饕眼中美味的大闸蟹,也就被丑化得张牙舞爪、面目可憎了。这次是大闸蟹,下次会是什么?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