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28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强强联手,组建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并连续三年跻身“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近4年来,《武汉晚报》发行量大幅增长,广告收入节节攀升,2005年广告现金收入达到2亿元,七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尤其是2004年连中三元,分别获得中国新闻奖一、二、三、等奖各一个。
作为一份地方大众平面媒体,在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同时,武汉晚报始终把追求市场发行和经营收益的最大化,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而报纸市场效益最大化的前提,是报纸影响力的最大化,办一张有影响力的报纸,是武汉晚报近几年始终咬定的目标。
一:抓有影响力的报道
几年来武汉晚报抓有影响力的报道作为办报主攻点,一批影响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重头报道,大大提升了报纸影响力。下面分点汇报我们的做法。
(一)关注个性人物命运
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人。人的生命,个性人物命运是最能激发读者共鸣的新闻题材,今年3月,武汉一位28岁“的姐”连人带车失踪,28岁,正值华年,一个人失踪的背后是一个家庭的破碎,孩子失去母亲,丈夫失去妻子,一个“的姐”的失踪牵动江城两万多的士从业人员的心。
本报连续一个星期在头版显要位置重点包装,呼吁全市市民帮助寻找,联络生内各家媒体刊登相关的信息,对一位普通人命运的持续关怀,引发了全城寻找“的姐”王丽的行动,一个看似普通的新闻事件,引发了一座城市对一个人命运的关注,这组报道帮助了警方侦破了此案,凶手伏法。
今年4月,湖北大学2003级女学生宋倩妮被确诊为非小细胞性神经内分泌癌,此病目前在世界上总共11例,在中国仅此一例。
罕见病魔袭击湖大女生以及宋倩妮乐观坚强的人生态度,经本报报道后,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短信、电话等等表示对她的关心,很多自身经济并不富裕的人慷慨解囊。为宋倩妮捐款。本报特派记者陪同宋倩妮前王北京协和医院治疗,向读者及时传达宋倩妮生命最后时刻的顽强,向宋倩妮传递来自全国各地爱的信息。
宋倩妮最终还是走了。为了回报社会,她的家人经过商议捐款出宋倩妮的遗体供医学研究,武汉晚报一批关注人物命运报道影响社会对人物命运的管住,读者在产生共鸣的同时,也更加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努力工作回报社会。
(二)关注弱势群体
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为他们做实事,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是大众传媒的责任和义务,早在2002年,武汉晚报不断接到农民工拿不到工钱的投诉和救助,发起“帮打工者讨工钱”的行动,成为全国最早发起“帮打工者讨工钱”的媒体,5年为农民工讨回血汗钱583万元。
今年4月,一位叫廖富强中学生进入记者的视野,廖富强的父亲瘫痪在床,母亲患精神病,他每天6点起床,料理好疯母瘫父才去上学,中午,买1元钱的馒头与父亲共餐,下午放学,买回扒堆的青菜赶回家做饭,晚上帮父亲擦洗身子,廖富强是班上的副班长,成绩名列前茅。本报在一刊发了《初二“尖子生”撑起破碎家庭》二版整版通讯《稚嫩的肩背瘫父和疯娘前行》,见报当天,汉阳区委召开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专题研究帮扶廖富强的问题区民政局将廖富强的父亲节到医院会诊,将其母亲送到康复医院治疗,区公安局特事办,解决了廖富强母子俩的武汉市户口——数百位读者打电话给本报,表达对廖富强的同情与钦佩。
一组报告使廖富强成为的全城关注的人物,为了还廖富强一个不受干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本报向社会嘎然终止了廖富强的报道,这一做法受到读者的高度赞誉。
2002年本报新闻性专栏《扶助行动》与读者见面,这是武汉晚报力推的一个公益性的专栏,通过这个平台,弱势派有解难。
仅今年元月的“十百个爱心助学行动”就资助全市1110名家庭特困、品学兼优的中小学生,“三送寒门学子回家过年”活动动员社会力量,资助武汉9所高校2542名苦孩子踏上返乡的路。
《扶助行动》专栏开设5年来,从省委书记,省长到普通的百姓,捐款人数已经达到6.3万人,筹集资金2700多万元,所有的募集的善款全部用于紧急救援,扶危济困,助学助养等等公益事业。
(三)用典型引导舆论
胡锦涛同志“八荣八耻”的提出,对媒体提出更高的要求。抓有影响力的报道,如何把握“基点”“卖点”的关系,寻找“正面宣传”,与“读者爱看”之间的平衡点,武汉晚报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思考和探索,推出孝女刘芳艳报道和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寻亲”等一批代表作。
刘芳艳是甘肃一个贫困地区家庭的孩子,父亲趋势,母亲双目失明,考取了湖北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后,刘芳艳背着盲人妈妈上大学。3月13日,本报在一版突出刊发了《带着盲人妈妈来鄂上大学》的消息和图片,二版用整版篇幅翔实而深入地报道了刘芳艳的事迹,刘芳艳的孝义、坚韧、感恩、阳光感动了无数读者,一位黄石读者打来电话,他说看了《武汉晚报》20多天的报道,哭了20多次,一辈子都没有这么哭过。
刘芳艳的事迹受到全国的管住,教育部发专报,通报学习刘芳艳的事迹,中宣部发文要求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等9家中央新闻媒体报道宣传刘芳艳的知恩图报,携母求学的感人事迹,不久前,刘芳艳受中宣部和教育部邀请赴北京参加记者招待会。
市委宣传部《新闻评点》称:这组报道的主题与时代精神契合,集中体现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评价这组报道是“一组彰显新代青年美德的好报道”。
报社在事后总结时,认为这组报道的成功可以概括为:“一个主题,一个兼顾,一个主题即忠贞孝义,兼顾了报道主题与爱众心理的互通,读者从这组报道中释放了民族性中对孝道的尊崇、对弱者的关爱。
57年前,在太原战役牺牲的烈士中有11位湖北籍烈士,因为种种原因,他们的阵亡通知书一直未能送达给家属,他们的家属在那里?去年10月《武汉晚报》记者开始苦苦寻找,今年元月,华中科技大学看到寻找烈士的报道后,172名学子毅然加入了寻亲的行列,组成9个志愿小组,行程2万里,访问近千人,为5位烈士找到了亲人。
今年1月21日起,武汉晚报连续2个月,推出“为烈士寻亲”的系列报道,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方向,教育部,团中央、湖北省委、共青团湖北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中央教育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各大媒体和新浪、搜狐等等门户网站也做了大量的跟踪报道,中央电视台的4个频道做了五个专题。
2004武汉晚报策划的“挽救上网成瘾者行动”的系列报道,推出陶宏开教授这个典型,联动全多300多家媒体,召集近5000位志愿者,与近10万人次的上网成瘾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中央政治局委员刘云山、俞正声对这一系列报道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组报道获得了2004年度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四)强化舆论监督
2002年,武汉晚报《看个咳嗽花了1065元》的报道,揭露了武汉一家重点医院看的咳嗽要患者掏1000多元药费的典型的事例,连续六天,拿出6个头版头条对此事件强力监督,最终市政府出台措施,严控医院乱开大处方,据业内人士估计,武汉市一年医药费用约25亿元,其中医生乱开医药费用大约占去了10%,此举一年在医生乱开的大处方上,为患者抠下了2.5亿元,这篇稿件后来获得了2002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今年4月3日,16位消费者联名项本报投诉化妆品“爱人葡萄籽”引起面部不良反应,报社派记者飞赴广州,弄清了“爱人葡萄籽”的真实面目,《爱人葡萄籽是“皮肤鸦片”》的报道见报后,读者投诉不断,“爱人葡萄籽”生产厂股东经销商围攻报社,并以侵害其名誉权为由,状告本报索赔100万元,武汉晚报顶住压力,坚持将其产品送卫生部检验,最后被卫生部认定为不合格产品,引发了一场全国性清查“爱人葡萄籽”抗敏平抚液晶”的行动,这次重大的舆论监督报道,操作严谨,策划到位,极大的张扬了本报的社会公信力。
二:办有影响力的活动
一手抓新闻,一手抓服务,把新闻做到位,把活动做到家,是武汉晚报参与市场竞争的“两翼”武汉晚报在抓有影响力的报道的同时,在多举行有影响活动上下功夫。
(一)从提高服务读者意识入手
近今年的实践,我们体会到,报纸作为纸质平面媒体,生产新闻产品,传递信息,引导舆论,凝聚人心、服务是读者,改革开放以来,媒体的市场化,企业化运作特征的突现,读者概念的内涵也在不断的扩大,报纸的市场化,决定了报纸的读者理念的变化——读者即消费者,报纸搞活动这一媒体功能的扩展和放大!体现了“新闻企业”对“新闻消费者”的全方位的服务。
(二)从机制上保证活动的运作
2004年8月,武汉晚报成立大型活动策划室,以推广报纸品牌为中心,专司活动策划,采编部门新闻业务以外的活动全部归口策划室,几年来,武汉晚报策划活动数百场,每一场活动都是报社联系读者的流动站,社会服务的中继点,自我推介的宣讲台,各类活动拉动广告业数千万元。拉动报纸发行量累计数万份。
(三)从活动中凝聚人气
从2004至今举办的武汉晚报“社区行”最近全市883个社区中的723个,以健康义诊,法律援助、扶助行动、求学咨询、个人理财咨询、汽车家电免费维修等等多种方式,为社区居民办实事,吸引了500多万社区居民参与到活动中来。
武汉晚报“高校行”活动,三年来,最近35所大专院校,举办各类专题讲座,直接参与和影响高校学生数万人,从2003年至今板的名家论坛,各界名人讲座近百期,累计到场听众6万余人。
今年5月,武汉晚报与武汉市妇联,市总工会联手,举办武汉市规模最大的“万名白领姻缘会”报名参加活动的男女近4000人,实际上到会的人数近万人次,活动原定当日下午4时结束,但是许多参加活动的男女到晚上8点多还不愿意离去,万名白领姻缘”成为全市街谈巷议的话题,引起央视两个平到对活动进行报道,中新社等省市和境外媒体也对此高度关注。
今年5月25日,报告推出“六一孩子圆个梦的征梦启事,孩子们有什么小小的心愿和梦想,武汉晚报的叔叔阿姨们,帮他们圆梦,当日,通过短信,电话等等发来的儿童梦想夺上百条,次日又向全社会征集帮孩子圆梦志愿者,以帮孩子圆梦为平台,为社会不同成员之间架起一座爱的桥梁,不少外籍人士也加入到志愿者行列,这次活动有3000志愿者帮1000多孩子圆了六一节梦想。
一位年轻的妈妈来电说,一个玩具不值多少钱,但它给孩子们带来的欢乐和震撼是多少钱也换不来的,它让孩子的心充满感恩,对这个世界充满信心,你们送来玩具我会让孩子好好保存,当他在成长路上遇到挫折时,这会对他最好的鼓励,“万名白领姻缘会”和“六一”帮孩子圆个梦的策划,触动了家庭敏感的神经,武汉晚报通过这一类活动大步最近武汉三镇寻常百姓家。
(四)在活动中促进新闻生产
“万名白领姻缘会”活动结束后,应读者的要求武汉晚报又主办两场相亲会,由于活动规模较小,很多青年男女托“门子”找“门路”报名参加活动,姻缘会市场需求之大让报社始料不及,决定将姻缘会作为武汉晚报常设活动,每两周举办一次,在版面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调出8个版办《红娘周刊》每周六出版,为单身男女搭建交流平台,引导婚恋时尚,介绍婚恋技巧,发布混节信息,《红娘周刊》成为报纸新“卖点”。
抓有影响力的报道,办有影响力的活动,使读者在不同层面对武汉晚报产生深层价值认同和文化的认同,报纸影响得以较大提升。
武汉晚报扎跟武汉,不断创新进取,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的报道和惠及广大人民的活动赢得了发展的空间,在武汉地区的公信力、市场影响力持续增强,发行量逐年增长,广告额连续3年以30%的速度递增,成为了武汉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媒体,对比各个兄弟晚报,我们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真诚希望各兄弟媒体不吝赐教。(新民网整理) (责任编辑:王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