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江苏省委省政府实施新一轮沿江开发战略以来,800里黄金江岸龙腾虎 扬子晚报网新闻江苏要闻沿江开发: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2006-10-2709:09:1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江苏省委省政府实施新一轮沿江开发战略以来,800里黄金江岸龙腾虎跃,成为现代化产业集聚的新高地,沿江地区经济社会、生态环保事业同步发展,两岸2400万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沿江开发的生动实践,绘就了全省两个率先、科学发展的精彩华章。
科学规划 让黄金岸线产出黄金效益
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看,大河两岸往往是区域经济的主要生长点,不少国家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流域文明史。我省沿江地区历史上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实施新一轮沿江开发战略成为江苏新的重大选择。
省委书记李源潮代表省委为沿江开发指明了奋斗目标:“经过8到10年乃至20年的努力,把沿江地区建设成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最旺盛的地区之一,使沿江地区同时成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国际制造业聚集地,发达文明、充满活力的滨江城市带,生态良好、风景优美的大江风光带。”
加快实施沿江开发战略,高起点的科学规划先行。
沿江开发是我省集中干部群众的意志,研究借鉴大河流域开发的成功经验,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重大决策,决策的过程坚持了科学发展观。沿江开发战略实施之初,我省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实事求是,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确定了“整体开发、有序开发、集约开发、联动开发、纵深开发、开放式开发、创新式开发、保护式开发”8个原则。江苏的沿江开发,注重统筹规划,持续发展,永续利用,规划充分体现了前瞻性、科学性、开放性和民主性,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3年来,在省各有关部门和地方通力协作下,我省沿江开发规划结出累累硕果。目前,完成了《沿江地区“十一五”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沿江旅游发展规划》、《沿江城市带建设规划》、《沿江城市污水处理规划》、《沿江港口布局规划》、《沿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沿江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等一大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形成了完备的沿江开发规划体系,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指导沿江开发顺利推进,打下了扎实基础。
科学布局 让有限资源获得最优化配置
新一轮沿江开发的大幕徐徐拉开:在产业布局上,我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摒弃重复建设、产业雷同和无序竞争。为此,建立了岸线开发审批会制度,严格控制对长江河势变化有影响岸段的开发,严禁占用生态保护岸线和生活岸线。
作为沿江开发的产业高地,各地开发区成为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2005年,沿江37个开发区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42.7亿美元,占全省比重达32.4%,业务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已接近全省87个开发区的一半。经过精心培育,沿江地区已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4大产业集群:一是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形成了以整车制造为龙头的产业链;二是船舶制造产业,南通30万吨级邮轮、泰州10万吨级散装和集装箱货船、南京汽车滚装船组成了沿江壮观的造船产业大军,(下转A4版)
在“两个率先”目标下·成就篇②
迎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去年完成钢质船舶近200万综合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5;三是新材料产业集群,涌现出了一批市场容量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材料企业;四是电子信息产业,相关企业群以芯片设计制造和新型显示器为重点,并延伸发展配套产品。
得益于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我省沿江软件、集成电路、数字化视听、新型纺织机械、高性能材料、太阳能综合利用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得到快速发展,进而提高了沿江产业的综合竞争力。2005年,沿江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500亿元,占全省比重近60%。今年上半年,沿江各地企业普遍出现了利润增幅大大高于销售收入增幅的喜人景象。
基础设施建设是沿江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全省上下联动,交通、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明显加快,沪宁高速扩建工程、沿江高等级公路、南京地铁一号线、润扬大桥、南京长江三桥和四桥、苏通大桥、南京苏源热电2台30万千瓦机组、常熟滨江水厂等一大批重点项目或顺利竣工、投入使用,或取得重大进展。
为减少对沿江环境的影响,沿江开发过程坚决实行严格的生态保护。规划制定伊始,就明确指出要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南水北调水质安全,在产业密集区和城镇周边建设绿色生态区、在重化工区外围建生态防护带、在重要水源区建生态保护区、在重要湿地建自然保护区,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我省在沿江开发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体制,确定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为全省跨江联动开发的实验区、示范区。今年上半年,江阴—靖江开发区14个千万美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0亿元,完成业务总收入16.5亿元。
科学共享 让老百姓喜获沿江开发成果
黄金岸线的科学开发产生出了黄金效益。据统计,沿江开发区域的6个市区和15个县(市),2005年总人口占全省的32.7%,土地面积占24%,而提供的GDP占49%,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占52.4%,财政总收入占47.2%,居民储蓄存款占51.5%。
沿江开发还深刻地改变了该区域的投资环境。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经有150多家落户沿江地区,2005年沿江8市实际利用外资123.8亿美元,占长三角将近50%、全国的20%,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内的产业升级起了重要作用。
沿江开发战略实施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该区域本身,整个江苏都感受到了沿江开发带来的震撼,它对加快崛起苏中、全面提升苏南、辐射带动苏北,形成全省新的整体优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特别引人瞩目的是,在沿江开发战略的强力推动下,苏中开始快速崛起,去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5%,增幅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赶上苏南。苏中、苏北部分主要指标增速开始超过苏南,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扬州、泰州、南通的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资增幅均居长三角16城市前列。
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已成为沿江开发有关市、县的共识,经济“上去”了、污染“下来”了成为普遍现象。2003年至2005年,江苏万元GDP排放的COD下降近0.8公斤,沿江下降更明显;今年,全国评定首批6个生态模范城市,沿江江阴、张家港、常熟3市入选;镇江、泰州通江河流水质达标率分别为90%和80%,泰州环境质量综合考核指数提前5年达到小康社会要求;沿江各地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全省共完成沿江景观生态防护林约3万公顷,常熟投资80亿元完成了40项生态工程,并建成镀锌板锌渣、氟化工盐酸、造纸污水与发电粉煤灰、废纸回收4条循环工业产业链。
经济发展的根本宗旨是富民,使人民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沿江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长足进步的基础上,“两个率先”进程明显加快,老百姓已经欣喜地感受到沿江开发战略带给他们的切实好处。据测算,2005年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6市达到省定时序进度的全面小康指标超过20个,镇江、泰州为19个,苏州、无锡达到全面小康指标。经济发展后的沿江各市、县,纷纷在社保、医疗、教育、培训等方面推出惠民新措施,民众的“幸福指数”空前提高。
沿江开发的生动实践,绘就了全省两个率先、科学发展的精彩华章。
科学规划 让黄金岸线产出黄金效益
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看,大河两岸往往是区域经济的主要生长点,不少国家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流域文明史。我省沿江地区历史上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实施新一轮沿江开发战略成为江苏新的重大选择。
省委书记李源潮代表省委为沿江开发指明了奋斗目标:“经过8到10年乃至20年的努力,把沿江地区建设成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最旺盛的地区之一,使沿江地区同时成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国际制造业聚集地,发达文明、充满活力的滨江城市带,生态良好、风景优美的大江风光带。”
加快实施沿江开发战略,高起点的科学规划先行。
沿江开发是我省集中干部群众的意志,研究借鉴大河流域开发的成功经验,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重大决策,决策的过程坚持了科学发展观。沿江开发战略实施之初,我省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实事求是,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确定了“整体开发、有序开发、集约开发、联动开发、纵深开发、开放式开发、创新式开发、保护式开发”8个原则。江苏的沿江开发,注重统筹规划,持续发展,永续利用,规划充分体现了前瞻性、科学性、开放性和民主性,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3年来,在省各有关部门和地方通力协作下,我省沿江开发规划结出累累硕果。目前,完成了《沿江地区“十一五”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沿江旅游发展规划》、《沿江城市带建设规划》、《沿江城市污水处理规划》、《沿江港口布局规划》、《沿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沿江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等一大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形成了完备的沿江开发规划体系,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指导沿江开发顺利推进,打下了扎实基础。
科学布局 让有限资源获得最优化配置
新一轮沿江开发的大幕徐徐拉开:在产业布局上,我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摒弃重复建设、产业雷同和无序竞争。为此,建立了岸线开发审批会制度,严格控制对长江河势变化有影响岸段的开发,严禁占用生态保护岸线和生活岸线。
作为沿江开发的产业高地,各地开发区成为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2005年,沿江37个开发区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42.7亿美元,占全省比重达32.4%,业务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已接近全省87个开发区的一半。经过精心培育,沿江地区已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4大产业集群:一是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形成了以整车制造为龙头的产业链;二是船舶制造产业,南通30万吨级邮轮、泰州10万吨级散装和集装箱货船、南京汽车滚装船组成了沿江壮观的造船产业大军,(下转A4版)
在“两个率先”目标下·成就篇②
迎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去年完成钢质船舶近200万综合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5;三是新材料产业集群,涌现出了一批市场容量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材料企业;四是电子信息产业,相关企业群以芯片设计制造和新型显示器为重点,并延伸发展配套产品。
得益于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我省沿江软件、集成电路、数字化视听、新型纺织机械、高性能材料、太阳能综合利用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得到快速发展,进而提高了沿江产业的综合竞争力。2005年,沿江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500亿元,占全省比重近60%。今年上半年,沿江各地企业普遍出现了利润增幅大大高于销售收入增幅的喜人景象。
基础设施建设是沿江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全省上下联动,交通、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明显加快,沪宁高速扩建工程、沿江高等级公路、南京地铁一号线、润扬大桥、南京长江三桥和四桥、苏通大桥、南京苏源热电2台30万千瓦机组、常熟滨江水厂等一大批重点项目或顺利竣工、投入使用,或取得重大进展。
为减少对沿江环境的影响,沿江开发过程坚决实行严格的生态保护。规划制定伊始,就明确指出要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南水北调水质安全,在产业密集区和城镇周边建设绿色生态区、在重化工区外围建生态防护带、在重要水源区建生态保护区、在重要湿地建自然保护区,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我省在沿江开发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体制,确定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为全省跨江联动开发的实验区、示范区。今年上半年,江阴—靖江开发区14个千万美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0亿元,完成业务总收入16.5亿元。
科学共享 让老百姓喜获沿江开发成果
黄金岸线的科学开发产生出了黄金效益。据统计,沿江开发区域的6个市区和15个县(市),2005年总人口占全省的32.7%,土地面积占24%,而提供的GDP占49%,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占52.4%,财政总收入占47.2%,居民储蓄存款占51.5%。
沿江开发还深刻地改变了该区域的投资环境。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经有150多家落户沿江地区,2005年沿江8市实际利用外资123.8亿美元,占长三角将近50%、全国的20%,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内的产业升级起了重要作用。
沿江开发战略实施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该区域本身,整个江苏都感受到了沿江开发带来的震撼,它对加快崛起苏中、全面提升苏南、辐射带动苏北,形成全省新的整体优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特别引人瞩目的是,在沿江开发战略的强力推动下,苏中开始快速崛起,去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5%,增幅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赶上苏南。苏中、苏北部分主要指标增速开始超过苏南,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扬州、泰州、南通的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资增幅均居长三角16城市前列。
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已成为沿江开发有关市、县的共识,经济“上去”了、污染“下来”了成为普遍现象。2003年至2005年,江苏万元GDP排放的COD下降近0.8公斤,沿江下降更明显;今年,全国评定首批6个生态模范城市,沿江江阴、张家港、常熟3市入选;镇江、泰州通江河流水质达标率分别为90%和80%,泰州环境质量综合考核指数提前5年达到小康社会要求;沿江各地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全省共完成沿江景观生态防护林约3万公顷,常熟投资80亿元完成了40项生态工程,并建成镀锌板锌渣、氟化工盐酸、造纸污水与发电粉煤灰、废纸回收4条循环工业产业链。
经济发展的根本宗旨是富民,使人民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沿江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长足进步的基础上,“两个率先”进程明显加快,老百姓已经欣喜地感受到沿江开发战略带给他们的切实好处。据测算,2005年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6市达到省定时序进度的全面小康指标超过20个,镇江、泰州为19个,苏州、无锡达到全面小康指标。经济发展后的沿江各市、县,纷纷在社保、医疗、教育、培训等方面推出惠民新措施,民众的“幸福指数”空前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