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我们走进苏北五市。
从盐城、连云港,到徐州、宿迁、淮安,一座座快速生长的城市,一片片迅速崛起的开发区,一条条宽阔畅达的高速公路,无不向人们直观地呈现出苏北提速发展的铿锵节奏。
采访一位位市、县委决策者,走进建设中的开发区和大市场,与不同层次的投资者交流,我们的心时时被震撼着。 越是深入,你就越能感受到这片土地上涌动奔流的蓬勃活力,就越能体察到这片土地上加快振兴的昂扬自信。
历届江苏省委都把关切的目光投向苏北。如今,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合力下,我们看到了一个期待已久的崭新气象:苏北上来了!
苏北的速度上来了
在江苏经济版图上,区域性的落差无可回避:当苏南的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时,苏北才到1000多美元。
苏北地区土地面积超过全省的一半,人口数量接近全省的一半,但GDP总量只占全省的五分之一,人均GDP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
“苏北的事情让我们夜不能寐。”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深情地说:“没有苏北的振兴,就没有全省的率先。”2005年初,江苏省委又一次应时而变,以其宏阔的视野与一系列更加务实的政策举措,为加快苏北振兴谋划布局。
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和省长梁保华去年一年先后10多次到苏北市县乡村调研。基层干部群众为之感奋,为之动情。他们说,省领导到苏北的次数之勤,深入之实,抓得之紧,前所未有。
记者在江苏省苏北办采访时获得的数字,则给人们带来了惊喜。透过一组组数据,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苏北在区域发展坐标上所处的现实方位。
以区域的视野横向看,今年1至7月——
苏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12.16亿元,同比增长22.1%,比苏南高0.5个百分点。
苏北的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0.5%,分别比苏南及全省平均水平高2.2个和3个百分点。
苏北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06.83亿元,增长39.5%,分别比苏南及全省平均水平高13个、7.4个百分点。
苏北新批协议注册外资同比增长112.5%,分别比苏南、苏中及全省平均水平高64.5个、43个、55.6个百分点;实际到账注册外资同比增长119.8%,分别比苏南及全省平均水平高50个、44.5个百分点。
以历史的眼光纵向看,“十五”期间——
苏北的经济实力在增强。2005年,苏北五市GDP总量达36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增幅比2001年提高4个百分点,年均增速达13.1%。苏北人均GDP继2003年突破1000美元后,2005年达1380美元。
苏北工业化的进程在加快。2005年,苏北实现工业增加值1386.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8.4%,比2001年提高3.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26.99亿元,为2001年的3.7倍,年均增长38.9%。
苏北群众的“钱袋”在增“厚”。2005年,苏北五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303元,与2001年相比年递增10.2%;农民人均纯收入4297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42元,年递增6.9%。
增幅的高位攀升,显示的是追赶的“加速度”。今天的苏北正在悄然实现由农到工、由扶持到创业、由靠政府到靠市场、由封闭到开放的根本性转变。
一位老干部动情地说,这样的局面我们等待了50年。
苏北发展的劲头上来了
苏北,释放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激情。
“企业创大业、干部创事业、百姓创家业”,如今在苏北已经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而最让记者感奋的,是苏北各级决策者抢抓机遇的开阔视野,是他们把务实融入坚忍之中的精神特质。
“省委、省政府对发展苏北、发展连云港的重视和支持程度是空前的。”
连云港市委书记王建华面对记者一身豪气,极富感染力:“连云港承担着苏北发展第一‘引擎’的现实责任和深远期待。”由此,连云港市委提出“东进,东进,拥抱大海。”他们突破“小城思维”,构建以新海城区、赣榆县城、滨海新城为三极的新的大市区格局,展示出宏大的目标愿景。眼下170多公里的金色海岸,大开发、大建设、大招商、大发展,热流奔涌。
“只有让全县的各级干部始终处于发展的兴奋状态,地区性潜能才有望真正激活。”涟水县委书记李卫平坦言心声。在他看来,一个地区的快速发展,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今年1到8月,涟水县实施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98个,完成投资11.1亿元。这对于苏北经济基础薄弱的县而言,其变化无疑是革命性的。
历史上被喻为“苏北兰考”的响水县,是江苏省重点帮扶的贫困县之一。现在这里已经建起了响水经济开发区、陈家港化工园区和沿海开发区。“我们正在策应沿海开发,千方百计‘盯’住风能发电这一项目,如果落户,总投资将达18亿元。”县委书记潘道津充满自信。这里流传着“双十”的故事:为了陈家港的发电项目,几届县委接力跑了十年,为了吸引新加坡裕廊化工项目来响水投资,他们前后十次登门,最后感动了对方。而这种坚忍正是响水不断跨越的内在“底气”。
“好女不嫁守家郎,打工创业闯天下。”这已成为苏北乡村年轻人普遍的价值选择。2005年苏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新增劳务输出近80万人。苏北人力资源的大输出,带来的是思想上的通达,是自我眼界的开阔,是创业致富的冲动。
在盐城,在徐州,在淮安,我们到处都能感受到振兴苏北的内生活力。这使我们自然地想起了苏南,想起了那个曾经创造“四千四万”精神的发展传奇。
苏北区域的吸引力上来了
今天的苏北,无论是在交通设施上,在产业的空间布局上,还是在投资环境上,都有了历史性的突破。
“苏北的交通在一定程度上优于苏南”。几乎每个交流到苏北的苏南干部都有这样的客观比较。眼下苏北交通之便捷,让每一个熟悉苏北的人,都从内心发出由衷的赞叹。
而这正是苏北又一个显著的标志性变化。“十五”期间,苏北兴建的重大基础项目达60多项,总投资4400亿元。到去年底,仅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1074公里,密度达到了每百平方公里2.05公里的国内先进水平。现在省里又在投入巨资,修建沿海高速、沿海铁路和相关的配套工程。
大交通不仅给苏北带来了物流、资本流、人流和信息流,并且在更大的空间上把苏北同上海、苏南、苏中、胶东以及西部,更为密切地联系起来。
与此同时,江苏省委、省政府以全球视野,融入经济带、产业带和地理带的空间概念,对苏北区域产业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作出了一系列前瞻性的决策。
打开中国地图可以看到,作为中国东西交通大动脉的陇海铁路,在进入徐州境内后,自西向东依次穿越徐州市区、铜山县、邳州市、新沂市、东海县和连云港市区,而这里是江苏省正在隆起的沿东陇海线产业带。
专家们指出,在江苏发展的大格局中,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可以使江苏省在沿海、沿江开放的基础上,以其沿线开放的新形式,推动苏北的振兴。
而与此相伴随的,还有苏北各地投资环境的日渐优化。
一位浙江商人原本想利用邻省一个县丰富的梨果资源,搞一个亿元项目,地址都已选好。但他在与当地领导接触中发现,对方缺少规则意识。后来,这位浙商到沛县考察,一顿饭只吃了40来分钟,更重要的是感觉到这里的干部做起事来讲规矩,当即把项目投到沛县。
这只是一个缩影。眼下,徐州已连续两年上台湾电电公会的排行榜,从过去的大陆“不推荐投资的城市”变为“最受推荐的城市”。盐城、宿迁、淮安也连续多年被浙商誉为最有投资价值的城市。
当前,在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下,苏北土地、能源、劳动力资源相对丰裕的优势进一步凸现,各种资本和产业要素在提速向苏北汇聚:去年以来,承接500万元以上产业转移项目3000多个,总投资1255亿元,实际引资496.8亿元。
奋力前行的苏北,站在了一个新的腾飞起点上。”。(金伟忻 陆 峰 李 扬 沈峥嵘)
嘉宾点评
破解区域不平衡发展的全球性难题
苏北发展在江苏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中,正在日渐显示出后发优势,取得了超常规发展,这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值得关注的一个重大事件。
苏北地区的发展,历来是江苏发展的难题。一方面苏南、苏北的差距,大于我国东西部的差距;另一方面因为苏南具有靠近上海的区域优势,加上工业基础好,思想观念解放,机遇抓得早,使得南北差距越来越大。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重要主题。如何解决落后地区的发展,全球都在寻求不同的路径,竭力从各个方面破解这一难题。西方经济学家将经济成长划分为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经济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等六个阶段,其中经济起飞阶段是最重要的突变性阶段,也是难度最大的阶段。实现这一起飞,既需要各种资源要素的支撑,又需要正确的战略方向和重要的政策支持,需要能够调动各种资源要素的有力的领导推动,使其形成发展的合力。
苏北近年来取得了重要的发展,开始从根本上解决区域差距拉大问题,拓展了江苏发展的空间,提升了全省综合竞争力,加速了全省“两个率先”的进程。这里面有许许多多可以总结的经验。第一是明确了一条工业化主导的发展道路。这是一条既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又适应苏北发展阶段的正确道路。第二是提出了一个以沿东陇海线为支撑的加快苏北发展的发展战略。这个战略切合苏北空间特点和相对优势,有利于境内外资源的积聚、产业的积聚和潜力的发掘。第三是营造了一个破除守旧、力求发展的精神氛围。这一氛围的形成,得益于思想解放与“三创精神”的推动。第四是推出并贯彻了一套务实的政策体系。从产业到园区,从财政到科教,从交通到基础,都制定落实了可行的政策措施,构筑了加快苏北发展必须的硬平台与软平台,打造出了苏北发展的新优势。江苏省委省政府采取这些重大举措,紧紧围绕工业化、国际化和城市化,真正找到了撬动落后地区起飞的着力点,形成合力,对苏北发展起到了期盼已久的“叠加效应”。(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张颢瀚)
(责任编辑:黄成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