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sohu.com/ccc.gif) |
|
这是画家陈淑霞在她的画室中。作为当代艺术家中的杰出一员,陈淑霞以女性的视角阐述了中国绘画的另外一种可能。
本报记者 潘宁
正在举行的本届西湖艺术博览会上,三尚艺术机构独揽31个展位,力推四个主题展“油画中国”、“水墨中国”、“罗中立水彩作品展”和“在纸上行走——曹力纸上作品展”。中国当今艺术界的一批大腕如罗中立、陈天龙、曹力、罗发挥、陈淑霞、刘庆和、张浩等等,以群像的姿势,展示当代中国老中青三代油画家和水墨画家的艺术水准。
“我要逃离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先锋水墨的代表人物张浩曾经这样半开过玩笑。尽管这里有最巨大的一幅学术背景——中国美术学院,但艺术家们更愿意去北京和上海,那里仿佛才是真正的艺术大本营。这次,三尚艺术机构大规模举办展览,对本土的当代艺术家来说,应是一次莫大的安慰。
这些展品和它们的作者,大都被国外的艺术机构和美术馆所收藏,曾有媒体这样评述,“他们的画换来的都是美金”。然而,在美金背后,是这些行进中的艺术家们东征西讨的艰辛历程。尤其是水墨中国画,它们蜕变于传统的中国山水,在寻找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点上,这些艺术家往往弄得头破血流。他们的作品,在观众眼里,也许没有情节,没有故事,“但一定是有情感的”。
美术评论家王平说,这次展出,不仅是对这些艺术家的声援,更是为当代艺术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美术图像资料。
这次展览在全国范围而言,也是相当抢夺眼球的。我们能看到《父亲》之外的又一个罗中立,一个随时携带速写本的罗中立。他用小幅的、类似写生的水粉画,展现了一个行进路上的杰出艺术家的细枝末节。而另一位顶尖的艺术家曹力,我们或许能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类似达利的疯狂,但曹力用一句“天气正好,下地干活”的大白话,让自己回归到中国的土壤之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