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发展政治关系的主要力量”
中国为非洲培训人员涵盖各个领域
翻开最近几年的历史就会发现,中国为非洲培训人员的种类和数量是相当多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国家发展的各个领域,从培训外交官、军事人员到培训农业专家、环保人士,可谓应有尽有。
由外交部牵头,商务部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承办的非洲国家广电媒体人才培训给非洲国家的媒体高层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在半个月的时间内,他们不仅系统地学习了新闻专业知识,还对中国有了更多、更深的感性认识,课余时间,中方安排他们参观故宫、颐和园,甚至到南方经济发达的省市进行实地考察,其中很多第一次来中国的非洲朋友对中国的发展连呼“不可思议”。 来自纳米比亚广播公司的曼纳希阿·姆因霍总经理对记者讲:“这坚定了我们向中国学习的信心。中国和非洲一定要友好下去,中国是我们的榜样。”参加外交部每周例行记者会的人一定会对外交部发言人“时不时”地在会议开始前的那一句:“我们首先对来自非洲国家的代表团观摩表示欢迎”印象深刻。这不是外交语言,已经落实到中国政府的行动当中,并受到非洲国家政府的高度赞扬。外交学院经常有一些来自非洲的外交官参加为期3个月的培训,学习涵盖从经济、历史到民主等一系列国际问题。
不仅在外交领域,在军事领域,中国也将继续协助非洲国家培训军事人员,支持非洲国家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自身安全。这是今年1月发表的《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中透露出来的重要信息。在教育领域,未来3年,中国将为非洲国家培训3000名教育行政官员。同时,中国还将通过接纳留学生和派出教育专家等多种形式,继续与非洲国家开展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据教育部统计数字表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已向非洲50个国家提供了17000多人次的政府奖学金。目前,中国每年向非洲提供的奖学金人数已达1200人次。未来5年,这一数字还将翻番。此外,中国还向非洲派遣了500多名专业教师,帮助非洲国家发展薄弱学科,培训科技人才,发展中学和大学教育。
“人才是发展良好政治关系的最主要力量,如此频繁的人员培训和双边往来,一定会促进中国与非洲政治关系的发展。”贺文萍研究员认为,“这是个基础,是心灵沟通的必需。而另一个基础是双边蓬勃发展的经济贸易交流。”
■特写
穆严加与“广电培训班”
“这里不是伦敦,也不是纽约,更不是东京。而是北京。”来自赞比亚国家电台的播音员科林斯·穆严加先生在酒店房间内悠闲地喝着咖啡与记者对话。
因为工作原因,这位资深的媒体工作者常常在世界各地“转悠”。出人意料的是,这次来北京,他对北京的评价不亚于对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大城市的评价。“我刚来对北京没有太多印象,只是知道她古老而神秘。来了之后才发现———嗬!如此现代,也生机勃勃!”他的一声“嗬”,把他对北京的好印象表达得淋漓尽致。确实,对没到过北京和中国的非洲朋友来说,想象总是不可靠的;而当他们亲身站在国贸的灯火辉煌之内,游走于王府井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他们确实惊讶于中国的发展如此迅速。
这次穆严加到中国来,一方面是为了学习中国同行的经验,另一方面也是接受一个邀请,参加中国政府对非洲国家广电媒体人才的培训。
“我要把这里的一切都告诉国内的民众,让他们知道,在东方,我们的兄弟国家———中国建设得如此成功。”他对记者如此说道。
“最主要的是,中国发展并没有忘了我们。”穆严加的眼神流露出一丝感激之情,“比如此次培训,我们就非常欢迎,也很及时。这是中国对非洲友好的表现,我想,我们代表团的所有媒体人员都会把中国政府对非洲的情谊带回去,用我们的笔写出优美的文字,用声音赞美中非友好。”他说的不假,记者也接触到其他几位非洲媒体的社长、台长、总编辑,他们都是应中国政府的邀请,来中国参加中国政府免费培训非洲媒体从业人员的讲习班。他们的心态与他“一般不二”,提到中国对非洲人员的交流就显得有些激动,言谈话语中流露出对中国和非洲发展良好关系的祝愿。这种真诚如果不亲身体验是很难体会得到的。
据承办方中国传媒大学的工作人员张万伟向记者介绍,这次培训主要面向非洲的英语国家,不久还要培训非洲法语国家的媒体高层。
“当双方的关系发展到人员培训阶段的时候,确实说明政治关系已经越来越成熟,档次也越来越高。”社科院非洲专家贺文萍对此这样认为。她说,在中非政治关系中,人员交流和培训是重要的一方面,从与非洲建立外交关系的时候其实就开始了,进展得也很顺利,这种密切的关系是中非友好的一个缩影。
■访谈
《走进非洲》摄制组成员一席谈
“非洲人民对中非关系抱有期待”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的许铁兵教授曾在社科院学习工作,后来远赴欧洲,在瑞士日内瓦大学学习国际关系,在校期间就与非洲打过交道,2003年随同凤凰卫视《走进非洲》摄制组行程近半年走过非洲15个国家,对当地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更清楚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和中非友好关系的发展。
他谈到在非洲的那些日子里,确实为非洲人民对中国的友好情谊所感动,无论是接触到的人民还是采访所在国政府首脑,甚至总统,都对与中国发展关系抱有一种良好的期待。
“在做《走进非洲》这个栏目的时候,我们只要与所在国的政府打声招呼,必要的手续一般很容易就办好;我们如果希望就中非关系采访相关人士,只要他们不忙,一般也都会很痛快地接受我们的采访。走过的这些国家态度几乎一样,确实是真心要与中国发展关系,也希望中国能听到更多的他们的声音。这与中国50年来所经营的对非战略是分不开的。”
■观点
中国的非洲战略分两个层次
“中国肯定有一套完整而且详细的对非洲的外交战略。”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的许铁兵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谈到中国的非洲战略,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的许铁兵认为应该分为两个层次来看。
中非在联合国领域的合作
他所说的第一个层次就是中国与非洲各国在联合国等领域的密切而卓有成效的合作。
“主要还是在国际领域的相互配合。”许铁兵说。
塞内加尔已于2005年10月与中国复交,公报中称,塞内加尔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是瓦德总统在客观、深入分析了世界地缘政治以后做出的历史性决定。
随着乍得在今年与中国大陆复交,中国大陆与台湾当局的斗争似乎也不那么激烈了,因为台湾当局在非洲越来越孤立,乍得作为非洲面积比较大的国家向中国靠拢,本身就体现出中国的影响力在非洲与日俱增。用乍得政府官员的话说,是中国的发展使乍得走近中国。
10月20日,参加中非首脑峰会的乍得代表团抵京,曾庆红副主席接见该国国务部长时强调,中国希望与非洲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几乎与此同时,外交部非洲司在召开有关中非论坛的新闻发布会时,许静湖司长也透露,中国也向没有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伸出了“橄榄枝”,希望他们也派团参加会议。
另据记者了解,从2000年第一届中非论坛开始,中国就邀请与中国没有外交关系的非洲国家与会,当时还有8个国家与台湾当局保持所谓的外交关系,而到今年11月,第三届中非论坛开幕的时候,这一数字将减少了3个,只有5个国家与中国没有外交关系。此外,从第一届中非论坛开始,就有一些与我国没有外交关系的非洲国家,比如马拉维作为“观察员”列席会议,证明中国潜移默化地对他们也产生着吸引力。
据外交部资料显示,目前非洲53个主权国家中,48个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其余5国尽管与台湾当局有所谓的“外交关系”,但是随着中国大陆国际地位的提高,这些国家对台湾当局的离心力越来越强。“显然,正在国际社会崛起的中国大陆是赢家。”贺文萍研究员这样归纳。
注意看一下历次联合国有关中国问题的投票,无论人权还是所谓台湾问题,非洲这些与中国建交国的倾向是显而易见的,几乎毫无例外地把珍贵的48票全部投给中国,以支持中国的正义诉求。
在国际关系中,特别是在联合国的投票中,48票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完全可以决定一个议案的通过与否,也可以影响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兴衰成败。在这点上,非洲与中国“配合默契”。
中非经贸关系的长足发展
许铁兵教授所说的另一个层次就是经贸关系的长足发展。很多专家也认为,中国与非洲的经济交往是一个双赢局面。
“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国一直在帮助当地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注重非洲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把赚到的钱通过各种方式返还回去,比如我们帮助非洲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当地直接投资建电厂,造福非洲当地居民,给非洲带来切实的利益。”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帮助是真诚的。在网上键入中国、非洲等关键词,就会出现“中非商会”、“非洲商贸网”等致力于中国与非洲发展经济的企业和单位。中国政府也知道很多非洲国家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对最不发达的几个非洲国家实行产品进入中国零关税的待遇,中国并不要求自己的商品进入他们国家也同样零关税。这种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精神,令很多非洲国家感动。
中国政府还郑重宣布,免除31个非洲重债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部分欠华到期政府债务共109亿元人民币。商务部部长助理崇泉说,这项决定体现了中非友好的大局。 (责任编辑:吴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