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10月28日电记者何勇报道:位于山东省诸城市乔庄村南的桑莎友利制衣公司,下班时分,几百名年轻女工换下工装,有说有笑地回家。公司负责人说,半年前,她们刚从田地里走出来。同她们一样,诸城市目前已有60%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经培训转移出来,成为产业工人,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413元,其中非农收入占70%。
诸城市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强劲,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结果中,位列2005年全国百强县第65名。在加快发展过程中,诸城注重提高工农业的关联度,培植劳动力密集、产业链较长的富农型产业。目前,全市14万名企业在职职工中,有9万人来自农村。
农业产业化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诸城市900多家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普遍采取“公司+农场带农户”模式,直接把“腿”伸到农村,将“第一车间”建在农田,使农民在田间地头变为“农业工人”。目前,全市从事农业生产的20万劳动力中,近10万人直接或间接地在龙头企业的基地从事生产。
在服务农村的同时,企业自身也获得长足发展。作为全国最大的肉鸡出口生产基地之一,仅去年一年,诸城外贸及市内的肉鸡加工企业就新建和发展标准化养鸡场4000多个,带动农户6000多家。全市还涌现出“得利斯”、“新郎男装”、“诸城外贸”等10件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
生产方式的改变、物质财富的积累,促进了当地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善。以农村低保制度和五保供养制度为主体、灾民临时救济和专项救助相配套、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农村救助体系也日益完善。全市已有81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