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编者按:“非洲”这两个 字,既张扬着原始野性的无穷魅力,也背负着西方殖民主义留下的许多苦难。今时今日的非洲各国依旧如故吗?《环球时报》特地请数十位记者对今日的非洲进行最直观的报道。这里回忆了苦痛的非洲历史,也记载了非洲丰富的资源物产;有商场映射出的非洲经济,还有中非交往50年的生动记忆;有记者视角下的非洲,也有商人眼中的非洲。通过“我们眼中的非洲”这个特刊的种种描述,读者也许能对这个古老大陆的轮廓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非洲是丰富而多元的,中国人对非洲的印象和感知更是千差万别。对一些目光敏锐的中国年轻人来说,非洲变化万千、充满希望。但也有一些中国人,能够记起非洲的,只是西方旅行者描绘的零敲碎打、支离破碎的画面。9月下旬,《环球时报》记者到西非三国采访受到诸多羡慕,很多人都有去非洲一睹真容的强烈愿望。但是行前,记者到商场去买防蚊水时,也遇到一位女售货员问:“夏天都过去了,还买防蚊水?要到哪里去呀?”听说是去非洲,她大叫一声:“哎哟,怎么到这么苦的地方去?”
离现代很近
从展开的地图上看,非洲和南美都是离中国最远的大陆。实际上,去非洲的路要比去南美近了约1/3。对行色匆匆的过客而言,非洲给人最直观的感觉来自旅途中流动的风景。从南非约翰内斯堡机场到比勒陀利亚市区,沿途是绿绿的草原和美丽的村庄。比勒陀利亚是南非的行政首都,城市布局呈网格状。笔直的街道两边种着整整齐齐的紫薇花树,树后一座一座的小洋楼。我们赶上了春天,淡紫色的花朵开满了枝头,微风刮落的花瓣铺满了街道,紫色的海洋一眼望不到尽头。在加纳首都阿克拉看几内亚湾美得醉人的海面,觉得它和法国南方的“蓝色海岸”没什么两样。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的海滨听海涛拍岸,像极了在汕头老家海滨听涛的感觉。
津巴布韦的首都哈拉雷和比勒陀利亚的城市布局类似。在西方严厉制裁下,哈拉雷仍然保持着现代城市的生活气息。哈拉雷有两座大型的综合性商场,分别名为“东门”、“西门”。时不凑巧,当记者参观“东门”时恰好赶上周日,很多商店歇业,但透明橱窗关不住琳琅满目的商品。现代时装、日用百货、欧美化妆品等应有尽有,西餐厅、咖啡店、电影院,配套齐全。走马观花转上一圈,竟然花了近两个小时。
而在东非,肯尼亚是旅游者的天堂。旅游业是肯的支柱产业,因此政府和经营者都在这个行业上做足了文章。虽然推销的旅游产品原始自然,但经营理念却很现代。政府成立专门的旅游和野生动物部,也有专门的森林警察来为旅游业保驾护航。大多数旅游景点都有很完善的餐饮和住宿等配套设施,服务理念完全是顾客至上。
非洲一些国家的首都建设非常现代化。路灯柱一般都是不锈钢制成的。白天太阳一照,这些排列整齐的灯柱银光闪闪;晚上灯光一亮,金碧辉煌,非常壮观。
在尼日利亚最大城市拉各斯,最引人入胜的就要算是结构复杂的立交桥了。它们大多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不但造型优美,而且比比皆是,其中以跨海大型立交体系最为壮观。拉各斯由数个小岛及其大陆部分组成。为了连接各岛交通,尼日利亚修建了这个规模宏大的立交桥体系。因为这个立交出入口很多,极容易迷路。据说,就连当地人上了这个立交都有点弄不清方向。
距时尚不远
非洲是世界上土著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古老的传统依然生生不息。但在非洲的大街上,你稍稍细心观察一下,就会惊奇地发现非洲女性与现代时尚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女士们喜爱把五颜六色的头发编成各式各样的发型,使自己成为公众的焦点。起初记者以为非洲女士也同国内的女性一样,喜欢用烫发来追赶潮流。后来当地朋友介绍说,由于非洲女性的头发不容易长成长发,也不容易拉成直发,为了跟上时尚,她们干脆用假发来代替。这些假发多从处于时尚潮流前沿的韩国进口,在超市里有各种颜色和款式可供选择。甚至还有很多假发专卖店。而在北非的摩洛哥和突尼斯,阿拉伯世界的女性则热衷于另一种时尚。她们在手掌上贴上或者绘上花草等图案。显然,非洲女性对时尚的追求一点也不落伍。
西非的姑娘很漂亮,塞内加尔的姑娘尤其身材苗条、面容姣好,像桦树那样挺拔。阿萨德(中文名字阿善)上世纪70年代在上海留学7年,是为数不多的能讲流利汉语的塞内加尔人。他说,他青梅竹马的妻子就很苗条。“可能是人种的原因吧。塞内加尔、马里、尼日尔、乍得、索马里等国的女子都拥有这样的好身材”,“我敢说,塞内加尔的女子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子”。阿善说这话时眼中闪着光芒。
非洲有些地方仍存在一夫多妻制,但越来越多的妇女不愿意丈夫娶多个妻子。那些受过教育的妇女,越来越在婚姻上保持独立,如果丈夫想有多个妻子,她们宁可选择独立生活。阿善说,他妻子是绝对不能接受多妻家庭的,所以,他也不敢有非分之想。
与快乐零距离
毫无疑问,非洲还在追赶世界经济发展的脚步。但如果在这里的停留时间再长一些,非洲人民会让你深刻体会到“金钱不等于幸福”这句话的含义。
记者就曾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感受到“穷并快乐着”的非洲氛围。在亚市近郊有一家啤酒厂开设了鲜啤吧。每到周末,埃塞人就会三五成群,携亲带友而至,叫上几扎啤酒,点上若干碟小吃,海阔天空地聊起来,耳边不时传来阵阵笑声。酒吧倚着一座绿树成荫的小山,山上阴凉之地恰是野餐的好去处,伴随面包火腿香味的是录音机传出的欢快的民歌和随兴起舞的埃塞姑娘和小伙儿。快乐的非洲氛围弥漫在这郁郁葱葱的山野间。
多数贫穷的非洲人对财富的占有欲望并不强烈,他们更容易找到属于自己的欢乐。记者认识一位贝宁店员,月薪只有3万非洲法郎(约合400多元人民币),他家里却经常有好几个“不速之客”混吃混喝,弄得总要寅吃卯粮,预支工资。问他是什么人,他总乐呵呵说是“兄弟”,可这些“兄弟”其实不过来自同一个地方,大多没什么血缘关系,有的连名字都叫不出,但蹭吃者心安理得,管饭者也毫无怨言。因为在他们看来,人家肯求你帮忙是对你最大的尊重,同样,你有难处向人家伸手,对方也绝不会让你空手而归的。
跟中国走近
随着中非友谊的深化和经贸关系的发展,非洲主要航空公司近些年来纷纷开通航班,飞往中国香港和大陆各地。现在从毛里求斯到香港,只要10个小时的航程,也就相当于坐火车从北京到武汉的时间。另外,约翰内斯堡、内罗毕、开罗和亚的斯亚贝巴等城市也开有到香港、北京或者广州的航班,一般12到14小时左右即可到达。中国到非洲,被“空中丝绸之路”拉得越来越近。
自然,非洲人民也与中国越走越近。记者在埃塞的机场碰到一位喀麦隆商人,他在刚果(金)经营服装,每个月都会往返广州和刚果(金)一次。他非常喜欢中国,钦佩中国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像这样活跃在中非之间的商人为数不少。很多我国驻非洲的领事官员表示,每到“广交会”期间,他们都得加班加点,因为办理前往中国签证的非洲商人在使馆门口排起了长龙。在埃塞俄比亚的航班上,居然看见一位空姐戴着的吊坠上写着大大的“福”字。这个吊坠是她特意在中国买的,希望能把中国的“福气”永远留在身边。
不过话说回来,非洲仍然是世界最贫困的大陆。数据显示,全球49个最不发达国家有34个在非洲。非洲8.7亿人口中,超过3.5亿人生活在日均生活费1美元的国际贫困线以下。世界粮食政策研究所发布的最新报告,目前全球10个饥饿人口情况最为严重的国家全部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非洲的城市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一些国家刚刚摆脱了战乱之苦,还有一些国家仍在遭受着战乱的折磨。但最重要的是,非洲在变化,这些变化形成了非洲复兴的曙光。有一个数据颇能说明问题:非洲大陆的经济增长率,2002年为2.9%,2004年提高到5.1%。2005—2006年,有些国家接近6%。非洲正进入经济的中速发展期。这个多元化的社会,让人们看到的显然更多是希望,而不是失落。(赴非洲特派记者郑园园驻肯尼亚特约记者 罗锋 特约记者 陶短房) (责任编辑:黄成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