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新网10月29日电 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28日晚因病在京逝世,享年83岁。港报今日均在头版位置刊登了这一消息,并发表文章纪念霍英东。
香港《文汇报》和《大公报》分别刊出文章,不仅回顾了霍英东的奋斗史,也记叙了他为中国体坛尽一切心力的历程:
《文汇报》的报道说,霍英东原籍广东省番禺县,1923年5月10日生于香港一个水上人家。祖父霍达潮,从事来往于省港澳之间的货运生意。在霍英东7岁那年,父亲不幸患病去世,年仅40多岁,生活的重担全落在他母亲身上。
尽管霍妈妈目不识丁,但她却要求自己的儿女一定要知书识礼,将来可以出人头地。故此,霍英东在学期间十分勤奋,成绩总是排在前几名。他后来忆述时表示:“那时我对学业十分着紧,总是不甘落后,偶有成绩落在第三名以下,自己便觉得面目无光。”
打理杂货店练就灵巧
为了省下多一点钱缴交学费,霍英东常常不坐电车,花半个钟头急步上学,放学后亦要赶着回家,帮助妈妈记帐和送发票。他不讳言:“这种紧张生活,经常弄得我筋疲力尽,头昏眼花,甚至神经衰弱。不过,这对于我又是一个很好的历练机会。后来不管生活有多艰辛,工作多么繁忙,自己也不会感到畏惧,都能够从容应付。”
1942年,霍英东母亲倾其所有,和其它13人合股,在湾仔鹅颈街开了间杂货店,取名叫“有如”,并由霍英东负责杂货店的日常管理工作。每天早上六时多开店,直至晚上10时,伙计纷纷放工离店后,霍英东还要留在店内打点一切。一年365日,天天如是。
由于他细心精明的经营,杂货店的生意日渐兴隆。霍英东从打理杂货店中获得经营管理的良好训练,并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和灵活的处事方法。
战后重操父辈驳运业
1945年战争结束,百废待兴,运输业急需发展。霍英东和母亲都认为这是值得把握的好时机,故毅然把杂货店卖给了别人,把卖杂货店得到的7000元,全部重投父辈的驳运旧业。
他认为,看准和抓住时机、找到出路是极其重要的。当时的香港只剩下一种生意可营运,这就是处理战后大量物资和沉船。在1945年至1948年间,霍英东在拍卖剩余物资的数年内,净赚了22000元。
1948年的某一天,霍英东从朋友口中听说东沙岛一带的海底有大量制造胃药原料的海人草,有澳门公司付出每磅1美元购买有关原料。霍英东知道有关消息后,急不及待与别人合股,成立公司,连同船员,共90余人出发,勇闯东沙岛。
最后,霍英东在这个荒岛苦熬了六个月。将打捞到的海人草陆续卖掉以后,扣除各项必需开支,最终一分钱也赚不到。霍英东那时心情十分懊恼,但他认为这段艰苦的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和毅力,对他以后的事业起了重要的作用。
《大公报》的报道说,霍英东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也是爱国爱港爱乡的典范。他毕生的梦想是见到国家兴旺,民族富强。多年来,他不断投入自己的财富、心血和精力,一心一意地为实现祖国现代化而努力中,并为内地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霍英东曾经说过,“我本人不在故乡做生意,家乡的利润,基金会一块钱也不取!投资,捐赠,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国家兴旺,民族富强。”
1923年5月出生的霍英东,自幼家境贫困。他7岁丧父,12岁入读香港皇仁英文书院至中三,因抗日战争爆发而辍学。其后当过渡轮加煤工、机场苦力、修车学徒、铆工等。1954年创办立信置业有限公司,经营房地产;其后,地产行业以外,他经营范畴涉及建筑、航运、旅馆、博彩、酒楼、百货、石油等业务,成为一时佳话。
(责任编辑:黄成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