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56个街道、100个镇和199个社区全部建立起劳动保障工作机构。
3年来共开发各类就业岗位5.1万多个,介绍失业人员再就业2.2万多人。
本报10月28日讯(记者 林媛通讯员孔磊)记者今日从市劳动保障局获悉,我市自建立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后,建立和完善了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将市、县两级劳动保障工作延伸到街道(镇)和社区、农村。 目前已在全市56个街道、100个镇和199个社区全部建立起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实现了就业和保障工作的重心下移和贴近服务。
28日上午,在市就业办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芝罘区东山街道办事处。东山街道属老城区,总人口6.17万人,失业人员近6000人,困难群体600多人,再就业压力极为突出。2003年6月,东山街道成立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下辖9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23人。据统计,先后共开发就业岗位2516个,推荐上岗6036人次,安置失业人员1305人次,协助243名自主创业人员享受到了税费减免政策。
据东山街道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要做好辖区市民就业再就业工作,必须了解各类失业人员的底数和新建企业人员需求情况,才能为失业人员和用人单位搭建好供求选择的桥梁。因此,他们挨家逐户地走进辖区居民家中,了解失业人员的失业状况、择业意向和思想动态就成了“中心”工作人员的必做功课。3年来,“中心”工作人员共对5780名失业人员、613名就业困难群体进行了入户走访,将3220份《再就业优惠证》发放到失业职工手中。要就业,就得挖掘就业市场。2005年,“中心”先后开发了两处市场,先后安置失业职工160余人,并将辖区内从事家电维修、小物品搬运、托幼、伺候老人、卫生保健、房屋修缮等家政服务的失业职工组织起来,统一办理录用手续,统一建立职工档案,统一缴纳社会保险,促进更多的失业职工重新就业。
东山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只是全市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一个微小的缩影。全市劳保基层平台建设三年来,共开发就业岗位5.1万个,介绍失业人员再就业2.2万多人,帮扶困难群体再就业4000多人;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书9.2万个;协助5000多名失业人员享受了两项补贴、税费减免等再就业优惠政策;协助失业经办机构管理失业人员3.1万名,为7000多名失业人员及时足额发放失业金1500多万元,为2.2万名失业人员承担起了失业保险金的申领工作。同时,全市共有14.9万名企业退休人员的信息卡移交到社区平台,移交率达到95%,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已成为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