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脸就是把女孩子脸上的汗毛绞下来。女孩子成人出嫁的时候是要开脸的。开过脸之后的女孩子就再不是“毛孩子”了。
秋后,粮已入仓,山芋进窖了,闲,袖手找一堵向阳的墙根“晒太阳”。男人们把烟袋抽得“叭叽叭叽”响;女人们捻线或是纳着鞋底儿,东拉西扯地就琢磨起村上的几个孩子了。 她们可着人儿早些年也多半给这些孩子订下了娃娃亲,也叫“笆斗亲”。笆斗是柳编的盛粮食的容器,也作孩子的摇篮。笆斗亲就是坐在笆斗时做的亲。其实这也是村民们互亲互爱的一种极好的方式。因为成不成也没定数,不过,只要长大后的男孩或是女孩没什么大的意见,这亲事也有成的。他们一家一家算着每个孩子的属相,一拍大腿,才想起谁家的孩子已是成年。听到风声的男家不出两日便会差人上门提亲;王婶便会想着给谁家的丫开脸了。
王婶五十多岁,热心,说媒的事村上人都由她作主,是小村的“首席媒婆”,也是开脸的好手。
村上的日子就是这般次第走着,一如二十四节气这么挨着,清明过了是谷雨,燕子飞来忙插秧,开脸了,成家了,一切都早已排定。在这样波澜不惊、自成天然的生活节律中,王婶的威望与日俱增。约定时日,请王婶开脸,女孩的妈妈便会带着女儿登王婶的门了;当然,带来的篮子里也会放些鸡蛋或是一只鸡的。
王婶搬出长条板凳,抬手用围裙拂去凳上的灰。一向多言快语的女孩今儿文静了许多,两颊绯红。王婶断一根长线,两头在一块打上结,绕几个交叉,形成“剪”状,用两手的食指和拇指绷紧,绞脸的时候得用牙咬着线的一端,把线贴着女孩的脸,两手和嘴同时向外撑开,就把脸上的汗毛给绞下来了。据说王婶开脸一点也不疼的。
王婶给女孩开脸庄重而神秘,我们小孩子都会依着王婶家的门缝向里看。女孩端坐院中,双目微闭,神情木然。当她红着脸从凳子上站起来的时候,我们会推开门,学着王婶,用四指拢成“井”字,贴在眼上,“叭”的给女孩“照相”,来一个定格:“桃花红,桃花羞,吹吹打打红盖头———欧———”我们唱着跳着,作鸟兽散。
针线茶饭已会,妈妈会旁敲侧击地告诉女儿一些“过日子”的事,开过脸的女孩仿佛一下子真的长大了,村上人也没有人再会叫她的小名。平日里跟我们一块儿挖野菜、捉迷藏的女孩将要离我们而去。开过脸之后,过不了多少的日子,大冬,或是入腊,要不就选在年后农历初六或是十六,女孩就真地要到镇上去照相了。那一天,我们依旧会跟在迎亲的人的身后泛淘:“桃花红,桃花羞,吹吹打打红盖头———欧———”奶声奶气的童谣,将小村清贫而寂寥的日子,唱出了喜气。(摘自《农村大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