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作品《清明上河图》局部。
一幅长18.5米、高1.22米的刺绣工艺品———《清明上河图》,日前在神木县问世。它是由神木妇女高爱华耗时3年多创作完成的。
58岁的高爱华,是神木县锦界镇公草湾村人,自幼酷爱绘画、刺绣等民间手工艺术。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高爱华共创作、临摹出刺绣品千余幅,大多以居家饰物为主。1997年,她正式转入刺绣艺术品的制作,先后有《八仙图》《八骏图》《十二属相》《琴棋书画》等近40幅作品问世,并多次在省、市获奖。
《清明上河图》是高爱华倾注心血最多、耗时最长的一幅刺绣作品。这幅作品所用的十几种丝线有的在当地买不到,高爱华就跑到西安、石家庄、杭州等地采购。2003年9月,高爱华着手《清明上河图》的制作,至今年10月完成,历时3年多。老伴高万祥说,《清明上河图》共用去8000多元的丝线,老伴平均每天工作都在8小时以上,后来实在忙不过来,就雇请了当地几个刺绣能人打下手。由于技术要求高,稍有疏忽就会留下无法修复的瑕疵,3年中仅在这幅图上穿针引线达3500多万针,剪刀用坏了13把。为此老伴因用眼过度得了严重的眼病,右手因长期握剪刀而经常浮肿。
10月27日,记者在高爱华的家里见到了这幅《清明上河图》。整幅图采用了北方传统刺绣的散点透视手法,将原画中的550余人、60多匹牲畜、20多只木船、30多栋房屋楼阁等场景,全部完美地展现在了刺绣作品中。刺绣针脚细密,色彩淡雅,令人叹服。
《清明上河图》完成了,高爱华也因身体虚弱住进了医院。她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这幅凝聚她心血的作品捐献给北京2008奥运会。文/图记者杨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