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00多年前流传到国外的壶艺,在各国名家手下有了哪些变化?昨天下午,作为首届上海“世界手工艺交流”系列展示会重要活动之一,九国壶艺名家展在上海手工艺朱家角展示馆揭开面纱,来自中国、美国、荷兰、南非、英国、爱沙尼亚、捷克、新西兰、韩国的十大壶艺名家带来了50多件珍品。
突破想象框框
似一只白蜗牛,优雅地滑过桌面,这是荷兰壶艺家优伦带来的茶壶。这种薄如纸、半透明、如蛋壳般的瓷壶,经灯光照射映射出内在的神秘性。8位外国壶艺家,带来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茶壶:有的宛若一只小企鹅,翅膀是壶嘴,口中叼着的鱿鱼腕足是壶把;有的似一位弯弓射雕的中世纪武士……
来自英国的露珊女士说,中国茶壶制造工艺从宋朝起就独步天下了,但现在造型上还缺少创意,没有突破人们一般概念中茶壶的框框——让人一眼就能看穿哪个是壶嘴、哪个是壶把。
不在多在于精
中国是世界壶艺发源地,此次参展的两大名家来自上海和台湾。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的葛军专攻紫砂创作,首创“色饰法”强调民族性、时代性、材质性和个性,代表作有“金钱豹”、“文明时代”等,“申奥”壶等8件作品被指定为国家级礼品。但他20年来,只制造了200件紫砂壶,他认为作为工艺品的茶壶应不在多而在于精,要有创意。
来自台湾的壶艺家黄政道,游历过25个国家,和国外同行交流中得出自己制壶生涯点滴感受。首先,壶非一相。其次,制壶心境需如此:失意时,以儒学持之;得意时,以佛心处之;无得无失,以道家守之。每一件作品,都应能体现出创作者的心。
据悉,此次九国壶艺展将延续到12月10日,市民可去位于朱家角镇北大街327号的上海手工艺展示馆免费参观。
本报记者 秦武平
参观者在欣赏几雷·拉斯托维加(捷克)的茶壶作品《战车驾驶》 本报记者 纪海鹰 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