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古处于弱势群体里的人,对于高居其上者无力抗争,就会采取讥讽态度相向,保持心理平衡。多年流传的笑话里就有不少这种内容。常用易于上口,便于流传的方式编成精炼有趣的词句和歌谣。许多有趣的成语和俏皮话,就是从广大群众中出来的。如“家有三担谷,喘气就粗”,“端人家碗,受人家管”。人喜欢听笑话和说笑话,于是就会出现说笑话的表演,那是相声。人喜欢听故事,就有说故事的说书人。说书要多吸引听众,在说之间就需带逗笑的词句,所以有“无笑不成书”的“行话”。记得像是袁阔成说《三国》故事,说到蜀国勇将赵子龙:“子龙的胆子,晒干了,比窝瓜大三号。”大幅度夸张,但听来有趣。不记得哪位说书人说《大明英烈传》,讲到大将常遇春,说他:“体壮,脸黑,像煤。搁在煤里不知道谁是谁。用手摸,软的是他,硬是的煤”(大意)。听来有趣可笑。老相声演员张寿臣上台表演,说过这个笑话:
有一天,我下了园子回家,都十二点多了。进了院门,借着月亮光一看,屋门口站着一个人,手里拿件东西正在撬门哪!我心想:坏了,有贼!喊吧?他也许带着家伙,保不齐回手给我来一下;不理他?不理他不成啊,他堵着门口我进不去!好在我屋里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犯不上惹他。我先进屋再说。过去我把他往旁边一推,冲他一摆手,又指了指鼻子。那意思,你别费这劲了。你不是想进去吗?我开门你进去。贼吓了一跳,再一看我没有伤害他的意思,以为我也是贼,跟着我进了屋子。我把灯点上,让贼坐在炕上,又给他倒了一碗水。他边喝水边跟我说话:“唉,伙计,这间屋你怎么这么熟啊?”我说了一句话,把贼吓跑啦:“我不能不熟啊,我就在这儿住。”这笑话显然是他自己编的。
现在农民对什么评论,也常编成歌谣,对干部参加县里的会,实际什么事也没好好办。他们编的是:省里开会半个月,县里开会三五天,乡里贯彻一顿饭,村里落实一袋烟。
有个故事是这样编的:一个老汉赶驴车进城,吃饭时把驴拴在路边。驴脱缰跑到地里吃了别人种的菜。老汉被人抓住,要他赔偿。气得老汉拿鞭子打那头驴,边打边骂:“你以为你是谁?走到哪儿吃到哪儿,还净拣好的吃!”驴子被打得跳进泥沟里。老汉又骂:“吃饱了你还想洗桑拿呀!”一听就明白,老汉这话是有所指的。因为有的干部就是这样以权谋私到处想法子捞好处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