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来自湖北宜昌的柳艳萍(图一)至今仍住在浙江省宁波市,她留在这里最强烈的理由是要寻找一个素昧平生的人,一个她根本不知姓甚名谁的人。在这个570万人口的大城市里,她已经整整找寻了6年。
宁波慈善总会已找寻神秘人8年
虽然柳艳萍一直在执着地寻找着这个人,可她却不知道自己要找的这个人姓甚名谁,也不知道其是男是女、年纪大小,只能在心里无数次地想象对方的模样。
2001年,柳艳萍带着聋哑的女儿再婚来到宁波。没想到新生活刚刚开始,一直与她相依为命的女儿竟得了脑瘤,随时危及生命。经媒体报道,柳艳萍的遭遇打动了周围善良的人们,大家你一百我两百地凑齐了女儿的手术费。在一排排捐款人的名单中,柳艳萍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名字——顺其自然。就是这个素昧平生的“顺其自然”,寄来了最大的一笔捐款5千元。后来,女儿顺利度过了危险期。从那时起,柳艳萍就特别希望能见到“顺其自然”。
就在柳艳萍想尽办法寻找“顺其自然”时,一位名叫高杰的男孩刚刚拿到他的第一笔工资,他最想告诉的人同样是“顺其自然”。高杰永远无法忘记,就在年轻的他因为贫穷不得不放弃念大学的梦想时,一个署名“顺其自然”的人通过慈善总会,给高杰送来了他人生中第一张银行卡。随后的两年中,高杰每个月都会从这张卡里得到150元钱。
大学毕业后,高杰希望能报答“顺其自然”。当他把打电话到宁波市慈善总会询问时,发现像他一样在寻找“顺其自然”的人竟有几百个,宁波市慈善总会已苦苦寻找了8年“顺其自然”这个神秘人。1999年的一天上午,宁波市慈善总会会长收到一封信,里面有5万元邮局汇款单复印件,信的署名就是“顺其自然”。这是这个1998年刚刚成立的机构,第一次收到如此大的一笔匿名捐赠。但“顺其自然”信上所写地址是假的,办理寄款业务的邮局工作人员也只是记得:寄信人是位穿黑衣服的中年女性,工作人员跟她说话,她只笑笑,办完寄汇手续后,便骑着一辆旧电瓶车走了。
转眼一年过去,“顺其自然”一直杳无音信。2000年的同一时间,会里又收到了一封类似来信。这次“顺其自然”一下捐赠了20万元钱,会里最终确定将用这笔钱在宁波的革命老区四明山上建一所小学。从看到新学校的那天起,此处孩子们的心里就多了一个企盼,他们希望这个叫“顺其自然”的好心人,能出席新学校的落成典礼。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这个愿望,宁波市慈善总会再次开始寻找“顺其自然”。可无论他们是从寄信的地址、邮局查找,还是召开新闻发布会,“顺其自然”一直都没有露面。几周后,一次大型的寻找“顺其自然”的网上直播活动,在宁波网上轰轰烈烈地展开。短短两个小时内,网上直播的在线访问人次就达到8万左右,可神秘的“顺其自然”却一直没有出现。
“风调雨顺”
就是“顺其自然”?
没有人知道:“顺其自然”那天是否参加了这所小学的落成典礼,是否听到了孩子们的朗朗书声。可因为这次的寻找,“顺其自然”成了宁波家喻户晓的名人。因太多的疑问得不到解答,“顺其自然”又迟迟不肯现身,人们对于其的传言越来越多,甚至有人怀疑其钱的来路不正。
宁波市慈善总会第三次收到“顺其自然”的信后面有两句话:坏事不做,好事不说,顺其自然。他(她)可能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即用此话回答了所有关于他(她)的疑问。
之后的几年,“顺其自然”仍在每年固定的时间给宁波市慈善总会寄去一笔不菲的捐赠,而其真实相貌和身份仍神秘如初。就在宁波市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陈海英,渐渐习惯了和“顺其自然”的这种默契时,她突然接到新疆、湖南、温州等很多遭受过自然灾害的地区打来的电话,要求寻找一个来自宁波的叫“风调雨顺”的捐助者。当陈海英看到各地传真过来的汇款单据的复印件时,大吃一惊。“风调雨顺”汇款单及信件上的笔迹,与“顺其自然”的笔迹一模一样,而且他(她)捐款有个定式:每次先给单位负责人写一封信,说几句话,附上他(她)的汇款单复印件,在汇款人地址一栏里写上宁波几条主要道路其中一条的名称,随意编一个门牌号码,如1000号、2000号、500号等等。不仅如此,几乎每次媒体报道有人因贫困或危急情况需要帮助时,就会有人以“顺顺”、“其然”等名字捐款,捐款的方式和汇款单上的字迹同样与“顺其自然”如出一辙。
宁波市邮政局有关人员也说不清楚此到底是怎么回事,其人到底是男是女?因为以“顺其自然”名义来邮局寄钱的男女都有。《宁波日报》的记者猜测说可能是夫妻俩,因为信封上基本是两种笔迹,字迹较清秀可能是妻子写的,潦草点的可能是丈夫写的。
《宁波晚报》记者王元卓曾说自己见到过“顺其自然”:那天,他正在邮政局办事,突然有个声音说:你就是“顺其自然”?王元卓闻声回头一看:原来是工作人员在问一个打扮得体,年约三十许的女人。王元卓随即上前询问:是否“顺其自然”?可对方只是礼貌地冲王元卓一笑。一系列在他心中像炸开了锅一样的问题,却被对方平淡而有礼貌的一笑止住了。就在王元卓愣住的几秒钟时间,“顺其自然”快步离开邮局消失了踪影。
寻找“顺其自然”已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到2005年底,仅宁波市慈善总会收到“顺其自然”的个人捐款,就已达117万元。就在大家觉得可能永远也见不到这位神秘的百万募捐者的真容时,《宁波晚报》记者魏萍从邮局的监控录像里发现了“顺其自然”的影像:镜头里,她特意用手挡住自己的脸,从其轮廓上,让人感到她是个30多岁,非常有气质的职业女性。
虽然只是匆匆一瞥,可到目前为止,这是唯一能见到的“顺其自然”的影像资料。若把此画面发布出去,无疑会是一条爆炸性的独家新闻。但《宁波晚报》在最后时刻决定放弃这个打算:因为做技术处理后,会使人感觉像是通过监控录像寻找罪犯,对这样一个有爱心人,给她登一幅如此照片,对她非常不尊敬。既然她只是一个模糊的身影,那就让这个美丽的模糊身影一直保持着吧。
为了心里对“顺其自然”的那份尊重,《宁波晚报》选择了让自己的报道留下遗憾,其记者一直希望以一种更好的方式找到“顺其自然”。但这之后寻找“顺其自然”变得越来越艰难。宁波人一讲起“顺其自然”,都对其竖起大拇指道:这是我们宁波爱心的代名词。很多上门捐款者都效仿其不讲真实姓名,实在问急了即说:你就写“顺其自然”好啦。
“顺其自然”已不是一个人了。一时间,甚至很多外省、市都有当地人以“顺其自然”的名义捐款,想找到当初的那个“顺其自然”已几乎不可能。
8年间,“顺其自然”多次获得慈善大奖,但这些奖项始终无人认领。对人们来说,“顺其自然”早已变成了宁波的一个真实的美丽童话。他们相信:每天在宁波街头微笑着与他们擦肩而过的人,甚至他们自己,都可能是“顺其自然”。 (央视《讲述》供稿)RJ172
图二:“顺其自然”汇款收据复印件。
图三:“顺其自然”写给宁波市慈善总会的信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