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黔在线讯近日,笔者在绥阳县小关乡黄秧台村采访时看见,村民胡火正请几个人在“打整”一大片金银花苗。他告诉笔者,这一片金银花从前年开始,每年有2万多元收入,自小关乡实施退耕还林以来,胡火已种植了70多亩,近5000株金银花。 他说:“金银花真正成了家里的‘摇钱树’。”
绥阳县大部分是山区,气候、土壤适宜种植金银花、黄柏、杜仲、沙梨等中药材和果树。近年来,该县在调整种植结构中,不少农民不但在房前屋后种下果树,而且把承包的耕地都种上果树和药用植物,如今已经开始持续产生经济效益,稳定的收入远远超过传统农业。过去,洋川镇东山村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山村,缺乏其他经济来源,1998年,村委会组织村民种植了1400多亩沙梨,现在全村人均仅沙梨收入就有1200多元。
近年来,该县抓住退耕还林的机遇,瞄准市场、引导农民在退耕还林中注重生态林与经济林并举,经济林以黄柏、杜仲、金银花等药材为主,全县共种植了4万多亩中药材。
围绕“绿色产品基地、特色经济之乡”的生态建设目标,该县许多乡镇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县林业部门严格把好质量关,免费为农民提供树种,定期组织技术人员下乡培训农民。目前,该县大部分乡镇的沙梨、金银花、花椒、竹笋等林业产业遍地开花。果树和药材种植面积已超过8万亩,1.3万农户受益。
作者:王兴怡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