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商报报道商报记者 曾璐 整合报道10月30日,重阳佳节。和老人相关的话题又开始多起来。近年来,中国老年人口增长迅速,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为老龄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老年产品和服务出现巨大需求,老年人消费正发展为朝阳产业——2006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1.43亿,并且每年还在以3.3%的速度增加。 目前,南京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90万,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4.1%,且老年人口平均每年以4.9%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10年,南京老年人口将突破100万;2006年,中国老年用品消费能力达到6000亿元。到2010年,老年人口消费规模将超过1.4万亿元,到2030年将达到13万亿元;2006年,中国城市老年人中有42.8%的人拥有存款,仅退休金一项到2010年就将增加到8383亿元。加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心消费”,其消费能力不言而喻;……种种数据都在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中国的老年消费市场十分庞大。然而,据江苏商报了解,目前中国老龄产业仍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老年人的需求十分庞大,十分迫切;另一方面老年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严重不足,或者说是正处于畸形供给状态。据悉,2006年,中国老年用品消费能力达到6000亿元。但市场上仅能提供1000亿元的商品,其中,纯老年用品仅为500多亿人民币,其他400多亿元为代用品。老龄产业,仍滞后于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形势。
老年消费多不称心
10月30日是重阳节,各地纷纷开展起面向老年人的义诊、讲座、游园等活动,精明的商家也推出了一系列的促销活动,希望能够吸引老年消费者。但记者走访南京部分商场、超市、旅行社发现,银发市场的现状不容乐观,不仅产品不适销对路,而且价格偏高,一些急需的养老服务设施严重短缺,难以满足老人的身心需求。
衣:价格偏高难合口味
“逛了半天,也没挑到一件合适的衣服。”在南京中央商场门口,刚刚走出商场的张大妈这样抱怨。在繁华的南京新街口,来来往往的大多是年轻的男孩女孩,很少见到中老年人。张大妈是和女儿一起出来逛街的。她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女儿拉她出来逛,她很少来大商场买东西。因为商场面积虽大,但留给老人的空间却很小,适合老年人的衣服更是屈指可数。“要么就没有,要么就很贵,想买一件称心如意的衣服真难。”记者注意到,虽然新街口商圈几家客流量较大的商场都能找到老年人的服装,但与琳琅满目的年轻人的服装相比,老年服装不仅样式少、数量少,而且价格高,很多冬装的价格都在千元以上。商场的中老年服装专区的客流量明显少于其他服装区。“我都好几年没买新衣服了。”在瑞金新村小区,一位遛狗的老人告诉记者。她说,现在商场里的衣服质量虽好,但贵得吓人,一件夏天的汗衫都要三四百元。早市上的衣服五颜六色倒是好看,但面料很差,做工也很粗糙。既实惠又美观的衣服实在难找。事实上,老年人对服装也有审美的需求,包括颜色搭配、剪裁设计方面都希望能时髦一些。如何开发价廉物美的服装是厂家拓展市场的新途径。
食:保健品骗术何其多
据《市场报》的报道称,与服装的“少”成鲜明对比的是,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却是五花八门。无论超市还是药店,随处可见各种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补钙补血、防止腰酸背疼、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保健品,真可谓“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不仅种类多,而且每类产品都有好多品牌。记者发现,这些保健品大多价格不菲。以降血压产品为例,每盒的价格都在八九十元,但往往一买就要四五盒。一些保健品更是“大盒子小产品”,华而不实。家住机场附近的陈小姐告诉记者,年初她给做手术的母亲买了两盒补血的保健品,一盒100多。打开一看,只有4小瓶,只够喝4天,只好又买了6盒,花了将近1000元。记者了解到,到正规超市和药店买保健品的主要是年轻人,而老年人却常常被“三无”保健品蒙骗。一些非正规的保健品厂家在社区举办“义诊”或“免费健康检查”等活动,拉近与老人的关系,伺机推销一些功效不明、价格高昂的“三无”保健产品。
住:在家养老请保姆难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南京就完成了由壮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是继上海、北京、天津之后进入老龄化最早的城市之一。据南京市老龄委统计,目前,南京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90万,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4.1%。预计到2010年,老年人口将突破100万。日前,南京首次大规模调查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方式,该调查报告于日前正式出炉。在参与本次调查的379635人中,有九成老人选择在自己家里养老,希望与子女们生活在一起。然而,保姆费用较高,养老金收入较低,使得许多独自居住的老人雇不起保姆。目前,退休人员主要有四种生活状态,“与子女一起生活”的老人占总数近2/3,“与子女分开,夫妻二人在家生活”的约占1/3,因住房条件、子女生活方式与老人不同、子女远离父母去外地工作生活等变化,促使老人的生活方式、养老观念也逐步发生改变,他们目前选择了与子女分开居住这种养老生活方式,并且这种现象正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形成所谓的“空巢”现象。有超过一半的老年人认为如果请保姆:“能接受每月300元以下的费用”,另有约1/3的人员“可以承受300~500元”,能承受超过500元的只占到5.07%。据悉,目前在南京已很难雇佣到合适的保姆或养老护理员来照顾老人,一是报酬不可能太高,二是由于高龄老人身体状况普遍较差,脾气不好,护理起来很麻烦,很多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不愿意为高龄老人服务。
行:老年旅游是个大市场
“退休后去过北京、杭州,前年去了北海、长沙,准备再到青岛看看大海。”昨日,记者在一家旅行社碰到几位前来咨询旅行路线的老人,旅游已成为他们退休生活的计划之一。据去年在上海召开的老年旅游会议上的数据显示,我国有近70%的老年人有出门旅游的愿望,其中17%的老年人经济条件宽裕,希望参加高档次的旅游。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会有更多的老年人有条件出门旅游,老年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然而,记者发现,目前南京适合老年旅游的产品太少,“歧视”老年游客的问题依然存在。南京一家旅行社负责人认为,首先,现在的老年人对价格比较敏感,而旅游属于奢侈性消费;其次是旅游项目可选择的较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只允许其参加慢速的游乐、观赏性的活动;另外,老年人出游对安全、舒适度等有较高的要求,对住宿、餐饮也有特殊要求;再次是老年人旅游的风险更大,旅行社在组团中需要配备专门的医务人员,还需要事先对游客进行体检。考虑到成本和操作难度等因素,许多旅行社只在淡季开出老年团。此外,众旅行社不仅因老年旅游团队利润低、安全问题等原因,而变相“拒收”老年游客外,一直以来,前往海南、新马泰、港澳等地旅游,60岁以上的老年人均要加收“年龄差别费”,每人300元至500元不等。据了解,目前南京专业做老年旅游的旅行社仅限于三家:江苏老年旅行社、南京希望旅行社、南京夕阳红旅行社。其余旅行社的老年游业务占总业务量的比例不足5%,总共开发的业务量不超过20%。“事实上这里面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系尹贻梅老师分析说,许多有经济实力的老年人更青睐高品质、高价位的旅游线路,但往往旅行社的项目满足不了。而一些收入状况中等的老年人,虽然受支付能力的限制,选择出游时有所迟疑,但他们占老年旅游市场的很大份额,旅行社可以放下“身段”,向规模要效益。
6000亿市场为何遇冷
目前,中国老龄产业仍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老年人的需求十分庞大,十分迫切;另一方面老年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严重不足,老龄产业仍滞后于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形势。“目前,中国老年用品消费能力达到6000亿元。可惜的是,这么大的商机却遭到了国内一些商家的冷遇,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值得关注。”中国老年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宝华就当前老年产业的尴尬现状发出如上感慨。业内人士说,缺乏明确的产业政策支持以及老年消费产业获利周期长等,都使企业不愿意投资开发老年产业。
供应难对旺盛需求
现年70岁的市民黄桂馥告诉记者:“几年前我老伴得了脑血栓后遗症,走路很吃力,我一直想给他买一个稳当点的拐棍,可是走遍了大大小小的商店,就是没有一个中意的。其实老年人患这病的人不少,都需要稳当、轻巧、易折叠的拐棍,咋就引不起商家的注意呢?”来自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1.45亿,每年还以3.3%的速度增加。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进一步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消费产业已经应运而生。今年,我国老年用品市场的年消费能力已经达到了6000亿元。由于该产业商机无限、前景看好,被业界冠以“银发经济”和“朝阳产业”。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满足老年人需要的产业涵盖了很多领域,如老年教育、老年医疗保健、老年旅游、老年家政服务、社会化养老、老年玩具、老年服装服饰等。多年从事老年产业研究的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罗盛希说,与旺盛的市场需求和老年人的消费愿望相比,商家的行动显得相当滞后。在他们眼中,老年人都有抑制消费的心理,赚老年人的钱很难,老年产品和服务获利微薄,因此出现市场供应远远满足不了需求的局面。
缺乏实力资本拉动
为何一个公认的潜力巨大的市场,却叫好不叫座,企业的投资兴趣不高呢?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老年产业投资巨大,获利周期长。二是部分热门产业遭遇信任危机。北京一家老年保健品公司的经理介绍说,他们现在做老年保健品,但市场开拓异常艰难,因为某些企业把保健品广告做得很离谱,吹嘘得比药品还神,大多还拉上三五个老年人搞“现身说法”,使本来前景看好的老年保健品市场陷入了失信的怪圈,打算进入的企业也打了退堂鼓。三是部分企业缺乏投资的战略眼光。赵宝华说,开发老年产业市场,满足老年人的多种需求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虽然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老年市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老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老年人专用产品和服务开发不够。如果国内企业不积极参与投资,我国的老年产品市场只能拱手让给国外的实力资本去开发。
“银发经济”需政策扶持
赵宝华说,近五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增加,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也有了很大改变,由过去的舍不得消费到现在的花钱买健康、花钱买快乐,消费观念的改变也给企业投资老年产业提供了机遇,现在关键是企业要有准确的市场调研和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优质产品。“老年市场不能靠政府投入拉动,但政府有责任为企业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在谈到企业开发老年市场障碍时,罗盛希教授认为,落实必要的政策支持可以吸引企业投资老年产业的积极性。一些从事老年产业研究的专业人士建议,政府部门要以切实的政策积极引导企业投资,支持和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或集资兴建老年服务机构,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尤其是对一些利润较小的老年用品产业给予扶持。(编辑 小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