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32 东北新闻网 哈尔滨日报讯 (唐立新本报记者杨兴文)“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奶牛通过反复咀嚼,把人类不能吸收的植物蛋白变成可以吸收的动物蛋白,其“奉献”精神一直让人类感动和赞佩。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生产牛奶的这一基本形态却难觅踪影。
吃的是秸秆、挤出的也是奶,按推理“奉献精神”更可嘉。而许多像省农科院唐凤兰这样的专家却认为,“秸秆畜牧业”是低效率和低效益的畜牧业。甚至可以说,奶牛不吃草,我国的乳品业难有大作为。
牛奶不好秸秆有“责”
王希友是双城市杏山镇的养牛户,每年都要淘汰两头成母牛,有人不解地问:“好好的牛为啥要卖?”王希友说:“卖的牛产奶量已经开始下降,继续养下去不合算,卖晚了牛也不值钱。”
王希友是传统的“秸秆养牛”户,他面临的问题也是许多双城奶农的共性问题。
一位乡村兽医说,牛是食草动物,却偏偏让它吃秸秆,低营养难消化,牛的体质就差,寿命要缩短一半以上。为维持奶牛健康、提高产奶量,人们往往又大量投喂精料及使用药物。如此循环的结果,牛的体质、体能始终达不到最好状态,产奶量上不去,牛奶品质也无法提高。
市畜牧局有关人士介绍,用秸秆养牛,奶牛单产最高不会超过4.5吨,奶脂肪很难达到3.0。双城市以25万头奶牛的饲养量号称“全国奶牛第一县”,而双城雀巢公司日收购的鲜奶只有1100多吨,日处理鲜奶1500吨的能力,始终没有实现。哈尔滨同样号称“全国鲜奶产量第一市”,而奶牛单产却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位于下游。
省农科院唐凤兰研究员说,我国原奶检测标准一直不能与国际接轨,其原因是我国原奶质量与国际差距太大。因此,蒙牛老总牛根生说,我国乳品行业最大的问题是原奶问题。再追究一下,“秸秆畜牧业”责无旁贷。
青贮饲料非万全之策
2003年,双城市东官镇庆民村奶农王金财带头搞起了“青贮饲料”,就是玉米“籽粒饱满、秸秆还青”的时候,用机械粉碎封闭保存。王金财认为:“人都愿意吃新鲜的,奶牛差啥呀?”
经过对比,王金财有了新发现。吃“青贮”的牛比吃“秸秆”的日产奶提高4到5斤,脂肪提高0.6,每斤奶多卖3角钱,吃“青贮”的牛一年多挣了1000多元。还有,吃“青贮”的牛,不得啥病,连下的牛犊子都欢实。养了半辈子牛的王金财终于明白,“青贮”就是“倒过来”,把玉米秆、玉米面的“干混”变成“青混”。
双城畜牧局副局长霍志宏说,奶户一亩“青贮”玉米,可以喂养一头奶牛,可以增产1吨牛奶,可以增收1000元钱。如果双城市有10万头成母牛吃上“青贮”,即可增产10万吨鲜奶,等于增加2.5万头成母牛,增收1亿元。
唐凤兰说,“青贮”不是万全之策。如果一味地吃“青贮”,奶牛就会酸中毒,牛奶酒精超标,质量难过关。所以,喂“青贮”同样要掺秸秆,牛认识不到,此“秸秆”非彼“秸秆”,是正常的调剂,只能“捏着鼻子咽下去”。
霍志宏说,最好的调剂是饲草,最理想的方法是喂饲草。如果是这样,双城奶牛群的平均单产还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1吨以上。
牛吃饲草牛奶才香
哈尔滨杏林牧业是哈尔滨市第一家通过标准化评审验收的畜牧养殖企业,它的牛饲料构成无疑是标准化的:精饲料、青贮饲料、干草及副料,其中干草全部代替玉米秸秆。
据杏林牧业副总经理王兴国介绍,杏林牧业的奶牛日食干草4.5公斤,年产奶量近7吨、脂肪含量为4.0,分别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2.5吨和0.8,增加效益至少在2000元以上。
王兴国说,目前玉米秸秆每吨价格五六十元,羊草的价格是每吨400元,但从产奶量和奶牛健康角度看,牛吃草还是占了大便宜。他特别指出,一般奶户,只要给奶牛日食两三公斤牧草,就会大幅降低奶牛消化系统疾病,提高脂肪含量。
然而,哈尔滨市几十万头奶牛也不过几千头能吃点儿草,奶牛吃草变成了十分奢侈的“待遇”。有关人士指出,传统的养殖习惯是最大的原因,大多数人怕费事而“认事儿不认为”。另外,哈尔滨市原有草原开垦殆尽,使牧草变得奇缺,从客观上制约草业发展。
唐凤兰说,当前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问题是草食家畜的优先发展问题,而草食家畜发展的关键是草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草的问题,畜牧业结构调整才能取得成效。畜牧业发达国家的一个共同信条是“奶肉皆是草”,而这些国家几乎不用秸秆来饲养草食家畜,如美国高产奶牛的粗饲料全部为苜蓿干草和玉米青贮。所以,要想提高我们的奶牛饲养水平,就必须把牧草生产放在首位,让奶牛吃到、吃饱想吃的草,人们的餐桌上才会有馥郁芬芳的奶香。(新华网)[责任编辑:龙秋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