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国内恐怖小说的领军人物周德东发表文章提议:未成年人不适合接触太恐怖的小说,应在书封面打上“18岁以下人群勿读”字样,实行分级。这个提议在网上迅速引发激烈争议。“分级”真的有必要吗?国内的恐怖小说难道真有这么“恐怖”?
恐怖小说“分级”说
10月26日,作家周德东在博客上贴出文章,名为《呼吁给惊悚小说分级》。
此前,周德东已连续推出13部恐怖小说,被视为国内恐怖小说的领军人物。
周德东说,恐怖小说读者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青少年,最小的读者只有12岁。“但目前图书市场上的惊悚小说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他认为,未成年人阅历浅,心理正在发育,不适合接触太恐怖的小说。
他表示,自己在出版下一部书的时候,会建议出版方在封面打上“18岁以下人群勿读”的字样。
网友质疑·“分级”是否促销手段
该建议招来一片反对之声。一位网友指出:“没有确切的调查数据证明惊悚小说对未成年人造成多大的影响。”
更多的网友表示,建议真要实行,效果适得其反。有网友认为“青少年有种好奇心,你越神秘他就越对其感兴趣”。
也有网友对作家的写作提出要求:“小说家在写恐怖小说时要衡量小说的恐怖程度,不宜过于宣扬暴力、血腥。”有的则讽刺说:“这没什么大用,你越不让看他越看,这是儿童的天性,除非你不写。”
业内评价·恐怖小说分级没必要
“我认为大部分恐怖小说不会对读者有不良影响。”以《地狱的第19层》等小说蜚声“恐怖文坛”的作家蔡骏(blog)如此表态。
蔡骏认为,目前图书的出版都经过出版社的审查,不适合的内容应已被剔除。他问:“有的人看了很恐惧,有的人看了可能就没感觉。分级的标准在哪里?”
一直关注恐怖小说的文学评论家兴安也认为分级没有必要。“分级将会使文学生产过程变得繁琐,同时也限制作家写作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他表示,文学在外国也没有所谓的“分级”。
兴安认为,只要是初中以上的孩子,都可以读恐怖小说。“只要孩子心理健康,恐怖小说对他们不但无害而且还会锻炼他们的意志。恐怖小说就是给人设置一个最坏的预期,令人有所准备,以免真正遭遇时失去面对和应付的坦然。”
国内恐怖小说现状
恐怖小说·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国内的恐怖小说真的有那么恐怖吗?记者在采访了几位恐怖小说爱好者时,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跟斯蒂芬·金等大师的作品相比,国内的作品破绽百出,“一点都不恐怖,有的看着还让人发笑,因为作者写得很傻”。
在周德东看来,真正优秀的恐怖小说首先不会去写妖魔鬼怪,其次不是用科幻的手法解释问题,还有它不是以推理取胜。“因为推理是很理性的,但恐怖是感性的东西。你讲的故事很圆满,作者一步步给你揭开,这是悬疑。但真正的大恐怖会让你怀疑生命与宇宙,即使你合上书,心里也会越想越害怕。”
这可能仅仅是恐怖小说的一种理想状态而已。兴安直率地指出,中国的恐怖小说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内的恐怖小说最欠缺的是独创性和本土性。很多作家一直处于模仿西方恐怖小说的起步或实验阶段,包括题材、手法甚至细节,这是恐怖小说发展的一个必然也是痛苦的过程。而本土性是一个国家文学成熟的标志,模仿毕竟超过不了前人。”
创作队伍·缺乏有才华的作家
记者了解到,国内创作恐怖小说的作者很多,在网上一个名为“当代恐怖小说家介绍帖”的帖子中,就列出有作品的作家近40位。但在市场方面,并没有那种斯蒂芬·金式的“大牌”效应。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
鬼古女的《碎脸》、《伤心至死》,蔡骏的《地狱的第19层》,还有周德东的《门》在一些恐怖小说爱好者中间口碑不错,也是兴安比较满意的国内恐怖小说作品。但他仍表示,国内缺少有真正才华的作家,很多作家存在急功近利、缺乏长远态度等缺点。“我国在2000年以后才有了真正意义的恐怖小说,而斯蒂芬·金的小说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美国的恐怖文学历史已经有100多年。大师是踩在众多前人的肩膀上产生的,需要恐怖文化的历史积淀。”
同时,学术界历来对流行文学不重视,金庸进入学术殿堂都费尽周折。“他们认为恐怖文学不能登大雅之堂,恐怖文学无法给人类带来新的思想和经验。但是随着金庸和斯蒂芬·金的出现和被肯定,这种情形将会改观。”兴安认为,没有出现大师的文学类别必然是不会被人看得起的。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