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的实践与意义
新华网上海10月30日电(记者 赵兰英) 600825,这个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存在了10余年的股票代码,如今代表了新的单位:由代表“华联超市”更换为代表“新华传媒”。 这个历史性的一天,诞生于2006年的10月17日。用“旧瓶”装上的这壶“新酒”,正是国家文化和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产物。乘改革之东风,破思想之束缚、体制之束缚,创建优秀文化上市公司。“新华传媒”的成功经验,对于正在探索和实践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次改制,铺垫道路
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正是在经历多次改革后,从有69年历史的上海新华书店脱胎而来。然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这架马车显得又老又沉,难以奔驰在市场经济的轨道上。于是,一个人们并不愿意看到的事实无可抗拒地出现了:新华书店举步维艰,面临“出局”的危险。
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各级政府始终关注,并积极探索、实践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塑造文化市场的主体,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这是上海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内容。
2003年8月,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改革迈出实质性一步:精文投资有限公司、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世纪出版集团、文艺出版总社等上海5家国有文化企业成为上海新华发行集团的出资人,即大股东。由此,上海新华发行集团由原来的国有独资企业转变成国有多元企业。
2004年9月,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在股权所有制结构上,再次进行改革:5家国有文化企业公开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将持有的上海新华发行集团的股权转让49%。3个月后,上海绿地集团中标,一跃成为上海新华发行集团的最大股东。从此,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成为全国第一家混合所有制文化公司。
二次改制,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没有以牺牲职工利益为代价。改制,不是走人,是留人。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出台了《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公司改制职工权益保障方案》,从股权转让所获得的3.48亿元人民币中,拿出2亿元作为职工权益保障的专用基金。这样,集团上下人心稳,干劲足。2005年,集团净利润比2004年增长了123%。
二次改制,使得上海新华发行集团获得“强身健体”的效果:集团正从传统的文化事业单位,走向现代化文化企业。二次改制,为以后的成功上市,铺垫了道路。
四步方案,“借壳”上市
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产业上市公司。应该说,在2005年的春季,全国有多家文化企业具有上市条件。为什么一年后,上海走在了前面?“借壳”上市是最为重要的缘由。
2005年5月,全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分置改革,所有新股上市被停止。这给准备上市的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公司迎头一击。怎么办?这时,一家传媒公司将经营部分剥离在香港上市的办法,给上海许多启示。中国股市虽然运行了10余年,但是仍不规范和健全。同业竞争,在股市中也是见怪不怪。华联超市的控股股东是上海百联集团。而百联集团旗下有5家同业上市公司。近两年,由于种种原因,华联超市业绩大面积亏损,股票跌落为“垃圾股”。因而也很想“退市”“解壳”。然而,股民的利益谁来“埋单”?于是,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公司和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走到了谈判桌上。
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公司首先将主营业务部分拆出来,同时收购了上海炫动卡通卫视、故事会文化传媒公司、东方书报刊服务公司、上海联市文化发展公司、上海久远文化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建立起一个以出版物发行为基础,以大媒体产业发展为方向的新型企业——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新华发行集团收购华联超市45.06%的股权,成为华联超市控股股东。
紧接着第三步进行资产置换。即用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百分之百的资产,将华联超市的资产置换出来。2006年5月24日,资产置换方案公之于众,8月28日召开股东大会,投票表决。结果94%的股东,赞成资产置换。
完成这一步以后,第四步就是完成股改,复牌上市。股改的方案是资产置换加送现金。即股民手中的股票代码仍是600825,但其“内容”,则由“华联超市”更改为“新华传媒”,并且获得配送的每股1.55元现金。2006年10月17日,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仍以600825这个股票代码,复牌上市。
于是,人们形象地将上海新华发行集团的成功上市喻为“借壳”。这个“壳”,正是华联超市。
多方受益,意义不凡
2006年6月15日至7月14日,以600825为代码的股票的股价上升了16.4%。这一个月,正是新华传媒和华联超市资产置换公示时期。不过,一位杨姓股民还是将持有多年的华联超市股票抛掉了。这位股民说:“这只股票原来蛮好的,看着它往下跌,变成ST(垃圾)股了,伤心极了。现在蛮好,总算有人接手了,我也没有多少损失,抛掉它算了。”新华传媒的“借壳”上市,遏止了股市中有可能出现的“退市”现象,保证了股民利益,也有利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这次“借壳”上市,是由第三方,即新华传媒,注入优质资产,以资产置换的方案实施的。这在全国股权分置改革中是一个创举。同时,它还是上海国资战略重组的一个重要举措:既解决了百联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之间的同业竞争,促进了上海商业类资产的整合,又使得原本稀缺的上市公司资源,向优质企业靠拢,有利股市发展。
在上海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中,文化产业是发展的重点。这两年,上海文化产业的增长率高于总体平均增长率,为15%。而其在全市GDP中只占5%。在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城市文化产业占GDP的20%左右。这就表明,上海的文化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庞大的股市市场中,正因为新华传媒的“借壳”上市,终于有了文化产业这一板块。这就为文化产业借助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提供了机会。
人们担心的上市公司中国有资本弱化的现象,在新华传媒中并不存在。原因正在于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拥有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45.06%的股权。而上海5家国有文化企业又拥有51%新华发行集团的股权。因此,国有资本依然保持对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主导力、控制力、影响力。
规模发展,前景看好
和那位杨姓股民不同,一位姓朱的股民最近买进2000股以600825为代码的股票。这位姓朱的股民对记者说:“我看好这个股票,是看好新华传媒这个大股东,看好文化传媒这个产业。因为手上没有那么多现金,不然我还要多买些。”有消息说,在股市,如今持有600825这个代码股票的有三分之二是新股民。
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拥有新华发行集团的图书音像制品、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版权交易等主营资产。其新购入的上海炫动卡通卫视、故事会文化传媒公司、东方书报刊服务公司、上海联市文化发展公司、上海久远文化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份,都是优质资产,而且有着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前两家单位具有现代传媒特点,而后3家单位拥有近万家书报刊批发和零售网点。
今天,走进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中高层管理人员会议上已经听不到上海话了。上市后的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一家公众公司,一切都要按现代企业制度和上市公司要求运作,一切都要规范、公正、透明,处于股东、股民和社会的监督之下。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全部向社会公开招聘。公司董事长哈九如笑着对记者说:“说不定过不了多久,在高层会议上普通话也听不到,全是英语了。”
公众化的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应该说没有地域之界,任何企业集团都可以购买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从而获得重组资产、重组业务的机会。上海愿意和兄弟省市进行资本合作、业务合作、技术合作、管理合作,打破目前文化流通领域存在的不能畅通的局面。由此,全国文化体制改革才能得以冲出瓶颈,文化产业才能做大。
(责任编辑:黄成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