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讯 :
◎本报评论员 朱达志
昨日,四川省中医药发展大会在成都召开。大会对加快四川省中医药发展作出了部署,表彰了王静安等“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和中医药发展先进集体,同时还发布了省委、省政府有关加快中医药发展的决定。 (本报今日02版)
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称,全省的中医医疗机构、中医从业人员和中医药产值长期居全国前列甚至首位。而大多数著名的中医师和中医药科研、教学、医疗机构、制药企业,都集中在省会成都。成都市委市政府对中医中药的发展更是给予了高度重视,社会各界方方面面也对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早在3年前,成都就建成了当时国内最大的中医名医馆,汇集了40余位四川省和成都市的中医精英在馆中坐堂悬壶。而刚刚迎来50年华诞的成都中医药大学,更是一所闻名全国的中医药高等学府。
关于中医,近来有两件新闻引起舆论大哗。一是,10月长假期间,南方一家媒体援引某专家的话说,“现时韩国在成功申报端午祭之后,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该消息在网上迅速传播,引发人们议论纷纷和其他媒体的跟进报道,甚至引起了境外媒体的注意。虽然后来韩国官员出面辟谣,称将中医改为韩医申遗是场误会,但这些年来中医药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另一件事是,几乎与此同时,有人在网上征集签名要求取缔中医,再次引发了一场沸沸扬扬的网络大论辩,反对此主张者甚众。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与疾病斗争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的人类财富,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影响力最大、使用人口最多的传统医疗体系。现今,全中国有亿万民众相信中医,尊敬、信任中医名师。他们会答应取缔中医吗?而中医中药所拥有的巨大市场份额,也是一个明摆着的现实,一种合理的存在,你凭什么去取缔它?
当然,现代中医药发展过程中,自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正视。中医药如何实现现代化、产业化;中医药发展如何适应现代生活快节奏高效率特点;中医药文化如何发扬光大,推陈出新;中医医务人员如何进一步端正医德医风,令患者满意、放心……这些都关系到中医中药的前途和命运,不可掉以轻心。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中医技术是中国一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瑰宝,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我们决不能让“中国原产,韩国开花,日本结果,欧美收获”这样的说法,成为真正的现实。我们决不能让中医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式微。相信省中医药发展大会这股东风,一定能促进我省及我市中医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