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1日起,国内首部零售业态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超市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实施。《规范》首次明确要求,超市采购、配送中心和门店应在相关部门对问题食品的下架指令下达后48小时内,完成问题商品的下架、封存、清点工作。 这一条款被形象地称为“两天令”。
至今,《规范》已经运行了近1个月时间,《规范》在实施过程中是否一帆风顺?超市是否能够按照《规范》的要求,对“问题食品”在48小时内完成下架?记者进行了调查。
暗访:未发现“问题食品”
上周三(25日)14时,北京市卫生局和北京市工商局同时发布抽检发现的“问题商品”的公告,公告显示,2006年10月10日生产的“吉川小姑娘泡菜”苯甲酸超标,批号为2005060129的“750ml装长城干红葡萄酒”菌落总数超标,均为不合格商品。
根据北京市食品安全办相关负责人“48小时下架的时限是指,从各个相关执法部门发布问题商品公告起开始的48个小时之内”的介绍,记者推算,从25日14时开始算起,27日14时就是各家超市下架问题商品的最后“大限”。
从27日14时起,本报记者和通讯员以这两种不合格商品为“标尺”,分别走访了家乐福方庄店、物美方庄大卖场、京客隆劲松商城、天客隆东三环店、易初莲花草桥店、沃尔玛购物广场宣武门店、劲松洋华堂、崇文门新世界超市等10家超市。
15时左右,记者在京客隆劲松商城水奶制品专柜和天客隆东三环店,分别发现生产日期为2006年10月21日和2006年10月25日的“吉川小姑娘泡菜”;17时左右,记者在易初莲花草桥店、沃尔玛购物广场宣武门店以及崇文门新世界超市内分别发现批号为2006060226和2006051326的“750ml装长城干红葡萄酒”。
虽然有同品牌同规格的商品尚在货架待销售,但记者没有发现“公告”发布的那一批次的“问题商品”。
超市:各家下架标准不一
记者随后以消费者身份逐一致电各家超市,发现目前各家超市掌握的“下架准则”并不统一。
物美超市商品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物美对于出现问题的商品采取的是“集体下架”的措施,即一旦发现“问题商品”就立即将该商品全部从货架上被撤出。“无论什么批次,都要下架。”该工作人员表示,直到“问题商品”的供货商将商品送检,出具相关部门的检验证书,证明该商品质量合格之后,方可再次上架销售。
京客隆劲松商城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接到的通知是指将出现问题的那个批次的商品下架即可,其余批次的商品还可以继续销售。
新世界超市的相关销售人员则回答说:“我们目前还没有收到要下架的通知。”
官方:问题食品仅限被查批次
“都是同一个流水线上生产的食品,今天这个批次出现了问题,明天的食品就一定是安全的吗?”采访中,有一位消费者提出了这样的疑惑。
“食品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许是原材料在使用时不小心、也许仅仅是一个环节的偶然失误,就会造成一个批次的食品出现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所有的食品都会出现问题。”北京市食品安全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出具的问题商品清单仅仅针对于查出问题批次的商品。也就是说,只有该批次的问题商品需要下架。”他解释说,在相关部门公告下达之后,超市应该立即针对公告中公示的问题产品进行检查,发现与公告所标示同一批次的问题商品应当立即下架,但并不是同一批次的商品仍然可以正常销售。
该负责人同时透露,目前包括工商局、质监局、卫生局等相关部门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发布食品及其他商品安全检查公告,公示“问题商品”;也会对超市进行不定期检查,监督其对《规范》的执行。RJ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