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据称发改委正紧锣密鼓地调研
新快报讯据《东方早报》报道,随着全球天然气价格谈判的日趋激烈,国内油企越来越难以承受价格倒挂带来的压力。据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巨头已向发改委递交了申请LNG(液化天然气)涨价的方案。
又说国际市场涨价
“那么便宜的价格再也拿不到了。”一位熟悉上海LNG项目的知情人称,2003年中澳签订的大鹏湾LNG项目到岸输出价折合人民币仅为1.6元/立方米。此后,国际天然气市场从买方转向卖方市场,国内其他几个LNG项目的谈判价格都大大高出这一水平。
而在价格因素的制约下,中俄天然气谈判甚至一度陷入僵局。业内人士称,这是促使国内石油巨头集体上书吁请提高LNG价格的主要背景。
LNG或每年涨价5%~8
%据媒体引述接近发改委价格司人士的话透露,发改委目前的计划是将每年LNG价格逐步上浮5%~8%,直到大致与国际价格水平接轨为止。为此,发改委价格司、价格监督司、交通运输司等多个司局近期正紧锣密鼓地在一些企业展开调研,试探企业的可承受能力。“上述矛盾主要是由我国的天然气价格管制、定价体系与国际没有接轨造成的。”国泰君安分析师侯继雄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我国采用的是政府定价的天然气定价机制,我国的天然气价格与国际相比仍然维持在一个相对低的价位。
“国内天然气价格的确偏低,另一方面,国内天然气市场的增长又十分迅猛,这就难免在价格谈判上授人以柄。”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韩学功表示。在他看来,国内天然气价格上涨理所当然,但就算上涨也未必能直接促成谈判。“因为还要考虑到地缘政治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份国内曾有过一次全国范围的天然气提价。国家发改委当时宣布,各油气田供工业和城市燃气用天然气出厂价格每千立方米提高50至150元。当时,中石油集团市场室主任单卫国认为,国家发改委调价的确是一个进步,但改革的步伐还太小,提价幅度还不够。 图:5月26日,装载6万吨液化天然气的西北“海鹰号”在深圳大鹏湾卸货。新华社/图
相关评论
“接轨”同时必须打破垄断
国内石油三巨头的天然气涨价要求,在情理上似乎完全是一个与国际市场接轨,同时也是顺理成章的要求。但实际上,也许是垄断企业转嫁市场压力、意图掠夺公共利益之举。
以行政监管的公正性看,由于现有国内石油市场产业链所决定,其在开采(进口)、加工、销售等环节尚处高度的垄断状况。因此国内石油市场垄断巨头,一方面在有些环节疯狂地吞噬着垄断市场的巨额利润,另一方面也因零售环节的行政价格控制使其企图通吃市场的冲动不能得到满足。不难预见的就是,石油产品价格如一味地顺应垄断要求与国际接轨,也许在结果上就会进一步强化国内石油市场的垄断状况,从而使国内石油市场的机制受到更大的扭曲。行政监管部门应站在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与市场经济发展立场,一面打破现有市场垄断,以促进石油市场的公平竞争;另一方面,以公平、公正的行政监管钳制石油垄断的反市场要求。(周义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