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口晚报网10月31日讯:
他是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上世纪80年代,当许多同学在从政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时,他却毅然随10万人才大军到海南,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陈亚辉摄
当体形微胖、平头、戴着眼镜、脸上有几条皱纹的杨老板出现在面前时,记者简直不敢相信他就是这家旅游探险用品店的老板。看上去儒雅的他不像商人,倒像政府官员或大学教授。寒暄落座以后,杨老板抛出一句记者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的一句话,他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的毕业生。难怪,这么多年过去了,从商的他还透露出一种儒雅的风度。这是海口某商业城内的一家小店,经营的是旅游用品和一些时尚的小玩意儿。10月18日,在这家小店,杨老板颇有感慨地向记者诉说他的创业经历与人生感悟。杨老板不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故文中记者只能称他为杨老板。
“物价局长”下海经商
杨老板是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批大学生,1982年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经济学院毕业。那个年代的人大本科生好象现在的硕士甚至博士般珍贵,不用说倍受社会的重视。杨老板记忆犹新。一次放假回家,他背着一个很重的行李包挤火车。列车乘务人员检查时看到如此大的包袱,大喝道“谁的包袱这么大,超重了”,边说边欲把包袱扔到地下,他站出来说:“是我的,我是学生。”并给对方看了自己的学生证,乘务员看到是人大的学生,语气马上温和了很多,只是提醒他下次不要带那么多东西。然后就走开了。
大学毕业后,杨老板被分配到吉林省辽远市物价局工作。由于是名牌大学毕业,而且又是处在人才缺乏的年代,杨老板在单位里倍受重视,工作不久就当上了科长,组织上经常考察他。当时,上级组织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求局长和两个副局长做述职报告。杨老板升到副局后,做述职报告的人数就增加到四个,即三个局长和杨老板。这就意味着杨老板是未来局长的最佳人选。他的许多亲朋好友均看好他,认为他就是未来的物价局局长。杨老板也相信如果自己好好干,爬上那个位置不是难事。
然而,一颗年轻、躁动的心怎么甘心就此沉沦下去?1987年海南建省,10万人才带着不同的梦想奔向海南。古时的流放地———海南成为10万知识分子梦想成长的土壤。杨老板的心开始不安稳起来,海南对他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他计划着要去看看。经过与其他部门的两个好友一起商量,三人一起来到了海南,那是1987年11月12日,杨老板记得很清楚。
来到海南的第二天杨老板就找到了工作——去海南省商业学校当老师。但杨老板没有去那所学校报到。原因很简单,海南省商业学校的校长当时才是科级干部,而自己在吉林已经是一个科长,去当老师岂不是降级了?不干。在海南没呆多久,杨老板就回到自己原来的单位上班。杨老板开始怀疑起自己的想法是不是太天真了?海南似乎离他越来越遥远。
一本好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同样一篇好的文章也可以。一天,杨老板读到上海某报的一篇评论文章。文章评论了10万人才大军下海南的现象,描述了知识分子想出去闯海却又放不开的心态引起了杨老板的共鸣,他觉得文章说到他的心坎上了,近而立之年了,自己不能再在人生的道路上徘徊不前、犹豫不决了。经过几天深思,杨老板做出大胆决定,辞职到海南,不再回头。辞职书交上去了,上面没有批,杨老板只好不辞而别,单位没看到人来上班,差点刊登寻人启事。
淘得人生第一桶金
第二次到海南时是88年春节刚过不久。这次杨老板是铁了心不回去了,因为他把老婆和小孩都带过来了。
到了海南,杨老板没有找工作。经过详细的分析思考,他决定办培训班。当时,海南建省不久,全国刮起一股海南风,很多人都想到海南来看看,尤其是许多在国家单位工作的知识分子都想找机会来海南打探,杨老板看准了他们的这种心理。他与海南大学合作开办经济知识方面内容的培训,海南大学出具证明,场地和其它费用均由杨老板出,利润双方分成。培训的对象是全国各个国家单位的局级干部,名为培训,实际上很多学员是借口培训到海南参观旅游或者打探情况。信函发到全国各地后,虽然报名费很高,仍有很多人报名参加,培训班很火,除去各种费用,分成后杨老板能从每位学员赚到200元,当时的200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办了两期培训班,杨老板就赚了2万元,挖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但好景不长,海南是个多台风的省份,正当杨老板的培训班办得很火时,海南突然刮起了台风,许多想来参加培训的学员没法过海,而已经结业的学员因台风滞留在海南。更重要的是,此时海南大学的有关人员看到杨老板赚钱了,提出由他们定培训费价格,分成的比例也要改变。杨老板仔细比较过成本与收益后,发觉没钱赚便果断地终止了合作。
培训班关门了,杨老板开了一家公司,名为三洋信息服务公司,那是1989年。当时开公司要求要有5万元的注册资本,杨老板花了点钱请银行的人帮忙,很快就拿到了验资证明。公司开起来后却没有赚钱,还亏了不少。讲究实在的杨老板赶紧寻找新的赚钱门路,毕竟那2万元不会支撑很久。
当时海南的外来人口很多,杨老板看好旅馆的生意。在海口转一圈后,他花了4000多元租了博爱路附近的一栋三层民房,稍微整理房间后就开起了招待所。为了赚钱,杨老板经常到大街上拉客,当时外来人口多加上他的招待所价格便宜,生意很好,客房每天都爆满。但因为没有营业执照,很快派出所的人就找上门来了。因为非法经营,派出所准备把他关几天,此时人大的牌子给了他帮助。所长看到他是人大毕业生,要他赶紧去办营业执照,然后把他放了。第二天他给了500元给那所长要他帮忙办执照,执照也很快办了下来。从1989到1991年,杨老板都在经营着招待所,几年间杨老板赚了10多万。
从摆地摊到开店
有梦就有追求。杨老板受在日本留学的同学影响突然有了出国到日本留学的强烈欲望。为了这个梦想,他把赚来的钱都投入申请学校和办理各种手续中了。万事具备,杨老板正欲飞向梦想中的异国他乡时,有人向日本的大学举报他的年龄做假。他被拒签。举报人是他的老婆,他的老婆不愿他离开自己。
两手空空,一切又得从头开始。1992年,琼海建市,杨老板奔赴琼海,不是去旅游,是去摆地摊。在万泉河边,烈日下,一个中年人打开一个箱子,地上铺了一块布,上面摆满了光亮圆滑的珍珠,来来往往的游客,有人问问价格就走,有人蹲下来跟他砍价后付钱购买,也有人匆匆而过不曾在意他。谁也没料到,这个摆地摊的中年人竟是人民大学毕业的高才生。
一天,他正在摆摊,突然看到自己认识的一个老乡正朝他走来,他赶紧把摊交给景区的保安看,自己躲了起来。摆摊虽然辛苦,但钱却好赚,一天能赚几百块,最高记录是600元。一个名牌大学学生去摆摊,心中是否会感到十分失落?杨老板告诉记者,没有,因为那时压力很大,忘记了自己的大学生身份。
1994年,在报纸上看到海口某商城招租,杨老板赶忙搭车回海口。赶到海口时,商城只剩下角落里的一个柜台。杨老板每月花2600多元把它租了下来。接着,杨把摆摊积攒下来的钱进了一些手表、收音机、手提包等来卖。由于柜台在角落里,杨老板只好打价格战,他卖的产品都比别人便宜。时间久了,杨老板的回头客越来越多,生意日益红火,1997年在这个小柜台买小电器、小物品,杨老板赚了几十万,此后,每年的收入都在增加。
人生多少都有挫折的时候。2000年,杨老板的合伙人卷走了他的资金100多万元。除了DC城某柜台还在经营外,他两手空空。那段时间,杨老板资金上很紧张,早上卖出货物,下午就赶紧拿钱去进货。持续了一段时间,才慢慢缓解。此时的杨老板还只是个小商贩。
等资金逐渐充足后,杨老板不断扩大生意。目前在海口DC城、明珠广场和三亚、琼海、万宁都开有分店,卖的东西种类很多,衣服、鞋帽、电器、珠宝都有。事业算是成功了,房车早就有了,至于赚了多少钱,杨老板没有透露。事业有成后,杨老板每年都抽空出去旅游,国内的景点他都去过了,这个月底,杨老板打算带上心爱的人到欧洲旅游。(南国都市报/陈亚辉)(来源:南国都市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