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这里采访时,多次看见这样的场面:我省田径教练员除了指挥选手们比赛之外,还在积极地做“外交工作”———与要好兄弟省市同行询问当地训练场地问题,意在今冬移师到那里训练,这是怎么回事呢?
缺少场馆只得南飞
说起我省田径选手的训练场地实在让人汗颜。 一个篮球场地大小的室内馆乃上个世纪50年代建造,四面透风,采光欠佳,早已破烂不堪,像一个废旧藏库。尽管如此残破,教练员和运动员却当成了宝贝儿,每天轮流坚持在这里训练,自得其乐。
前些时,省体育局决定将这个室内馆拆掉,再建一个新馆,以满足训练需要。于是,早应该“寿终正寝”的这个馆轰然倒下,变成一片废墟。选手和教练员目睹了这一场面,心中不免有些怅然。
我省田径选手另一个训练“宝贝”是省体育场的地下跑道,年逾“知天命”,亦是破烂不堪。这个地下跑道绵绵几百米,昏昏暗暗,地面高低不平,让人磕磕绊绊。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一种特殊的气味让人喘不过气来,戴着的口罩不大工夫便被熏黑了。多年以来,选手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坚持训练的。
来自广东的一位教练员走进这个地下跑道,立即退了回来,摇着头说这里一分钟也不能逗留,更别说训练了。
这几年,我省田径运动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在去年的全国十运会上,我省选手获得1金3银1铜的好成绩,引起兄弟省市同行的高度评价。但他们至今还不相信这些好手,都是从“全国训练条件倒数第一”的环境下走出来的。
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田径选手的训练条件上看,别说无法与沿海开放地区相比,就是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相比,也得甘拜下风。
屋漏偏逢连阴雨。就是这个破烂不堪的地下跑道,今年偏又“生了一场大病”———被自来水泡了,变成了一个“烂泥塘”而中止了训练。惟一的室内馆拆掉了,惟一的地下跑道又面临大修,今年的冬训,我省田径选手到哪里训练呢?
惟一出路就是,今冬选手们要南飞。
想方设法保证重点
其实,我省田径选手到南方冬训并非新闻,从几十年前起,就曾陆续到南方冬训。从10月份到次年的四五月份,一飞就是近半年时间。于是也就有了“候鸟”之称。一位老教练员说,这些年来到南方冬训的资金加在一起,足可以兴建一座大型体育馆了。
时下,我省田径教练员除了为到南方冬训地点发愁之外,另一个难点就是训练经费问题,到人家那里训练,每天都是需要“银两”的,绝不是一个小数字。
先说吃,到人家餐厅用餐除了交纳伙食费还要交纳管理费。再说住,选手们每天只有50元费用,宾馆住不起只能寻找小旅馆,四五个人挤在一个屋子里。其它还有洗澡费、空调费和必要的训练器材费用等,都要一一支付。
还有,到人家那里训练属于客情,还得看人家脸色行事,只能在一早一晚和双休日的“非黄金时间”训练。我省教练员感慨地对记者说,到南方冬训别提多难了。
据粗略统计,我省田径选手全部移师南方冬训,总经费大约在二三百万元,这对我省财力来说,是一个很大负担。钱从哪里来?
省体育局对这个问题十分重视,召开专题会议解决这个问题。从并不富裕的训练经费中,拨出一部分以解燃眉之急。这笔资金与实际需要有较大差距,粥少僧多怎么办呢?
会议决定,保证重点,不误冬训。也就是说,凡是占据全国各个项目前几名的选手,才有机会获得一定冬训经费,其它选手坚持在家里训练,主要练一练力量。
据了解,我省男子链球、男子铅球、女子标枪、男女短跑、女子铁饼、女子跳远、男女跨栏等优势项目都先后找到冬训的“婆家”,海南、湖南和四川等,地点不一。其中有一点不可否认,我省田径教练员的良好人缘,帮了大忙。否则,你就是拿着更多的资金投奔兄弟省市同行,人家也会不买账的。
面对此情此景,记者陷入了沉思:我省田径的“候鸟”何时改变“习性”,而不再匆匆南飞了呢?
(本报长沙30日电)
(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