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新网10月31日电 据中国金融时报报道,人们普遍预计,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将在10月底或者11月初超过创纪录的1万亿美元。由于外贸顺差持续增加是造成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教授建议,通过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改善对外贸易状况来缓解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的压力。
赵锡军认为,短期来看,中国对外贸易的突出问题是贸易收支持续盈余,从而导致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国际贸易摩擦等问题。而长期来看,中国对外贸易的根本问题还在于贸易结构不平衡。所以,改善对外贸易不合理的结构是解决对外贸易顺差过大的根本途径之一。
目前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产品结构不平衡,体现为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不平衡以及商品贸易构成的不平衡;二是贸易主体结构不平衡,体现为外商投资企业和本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贡献不平衡。
对于如何改善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赵锡军建议,首先要逐步降低国内储蓄率同时扩大内需。根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知,一国对外贸易收支等于该国储蓄与投资(包括政府投资)的差额。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总储蓄率维持在40%左右,近五年来已接近50%,较高的储蓄率恰好对应了高额贸易盈余。
把过高的储蓄率降下来就要求中国不断推进银行体系的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改善金融体系,从而理顺企业融资渠道;加强文化、教育、卫生、医疗、养老体系建设以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同时理顺社会分配关系以降低地区收入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从而扩大社会消费需求;扩大国家在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支出,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在降低贸易收支盈余的同时,还要从根本上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专家建议,在出口方面,可以对一部分低附加值的简单加工品征收出口关税,并降低出口退税,从价格信号上影响出口商品结构;同时,可以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产品的出口,并为自主创新能力创造更多的优惠条件,从产业政策上引导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
在进口方面,可以选择性地多进口能源、高技术产品,而限制加工贸易类原料和中间产品的进口。另外,应该逐步转换加工贸易的布局,同时从根本上转变各级地方政府把利用外资作为政绩工程的思路,逐步消除制约加工贸易从东部向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转移的体制性因素,从产业政策上鼓励和引导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的梯度转移,增强对外贸易对内陆地区发展的拉动作用。
从全球视野来看,美国较低的储蓄率尤其是高额财政赤字也是全球经济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因此在中美高额贸易的状况下,改善中国贸易收支盈余也需要考虑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和配合,需要全球经济不平衡的改善。(章永哲)
(责任编辑:黄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