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月31日,赴埃塞俄比亚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在出征仪式上合影。志愿者跟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学跳舞。
新华社记者 于小平摄
最大规模援外服务团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派出的规模最大的援外青年志愿者服务团。
去年8月,12名中国青年志愿者首次走进非洲大陆,赴埃塞俄比亚开展服务。他们克服困难,扎实工作,无私奉献,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赢得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交口称赞。
根据中埃双方的有关协议,中国今年继续向埃塞俄比亚派遣50名青年志愿者,开展汉语教学、医疗卫生、乡村建设、工业技术、文化发展等方面的服务。这批公开招募的50名志愿者平均年龄27岁,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5人,本科学历的35人,其中18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
据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副部长侯宝森介绍,今年埃塞俄比亚提出的岗位需求将近400个,为此他们会同商务部在北京、河北、杭州、成都等16个省、市进行招募,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共有3000余人报名,最终有50位佼佼者入选。
从10月25日到30日,这50名志愿者汇集北京,接受了多方面培训,如素质拓展训练、急救知识培训和英语强化训练等,还听取了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介绍当地风俗民情。
告别亲人做好充分准备
“我们真舍不得你离开家,但为了支持你的决定还是让你去吧,这毕竟是件好事。”10月24日21时,经过两个多月的筛选、在452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的孙鑫登上沈阳开往北京的K54次列车时,这位辽宁省首个援非志愿者的亲朋好友依依不舍地对他说。
虽然入选赴埃塞俄比亚志愿服务团是人生中的一件幸事,但对于每一位志愿者的家人来说,亲人远赴神秘的非洲大陆是那么令人牵肠挂肚。
来自浙江杭州畜牧兽医总站的王建新看到报名支援埃塞俄比亚志愿者的消息后,马上就填完表格直接交上去了。晚上,他告诉妻子自己的这个决定时,妻子坚决不同意,因为当时他们结婚的日子都已经定了。王建新又去找岳父,但岳父也不同意。他苦口婆心地说服妻子和岳父:“能代表中国去服务埃塞俄比亚,是一种荣誉。而且已经决定的事情,反悔也不好。”最终他说服了妻子和岳父。
从决定出发那一天起,志愿者徐莉就在忙着收拾东西。大到日用品,小到针线盒、调料罐和“热得快”都买了。临走的时候,父母也一起帮着收拾东西。此外,学计算机的徐莉还准备了很多中英文软件,并带上了介绍杭州民俗风情的书籍,以便在教授中文时用到。
在校学习服装生产经营管理的研究生朱坤则想通过此次赴埃之旅,把中国企业的一些成功经营管理经验带给当地人。他甚至还准备了花椒、辣椒和十几包火锅作料,说想将中国的传统美食在那边好好展示一下。
建立自我管理团队
如此庞大的赴海外志愿服务团,将如何在埃塞俄比亚建立有机的联系与管理?
据侯宝森介绍,志愿者在埃塞俄比亚期间将建立一个自我管理团队。志愿者都是大学毕业,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足够的工作热情,完全有能力实现自我管理,目前已经成立了包括生活部、体育部、安全部等在内的8个部门,同时我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将主要承担起志愿者在当地的协调和联系。后方则主要通过手机短信和网络与前方的志愿者保持及时的沟通。
他说,今年他们还计划组织新闻记者和志愿者家属前往埃塞俄比亚慰问走访,以解除亲人们的后顾之忧,和志愿者联系得更紧密。
面对跃跃欲试的第二批志愿者,第一批赴埃塞俄比亚志愿者代金刚再三叮嘱:到了那边首先要注意安全。第二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包括跟当地人、同事,还有志愿者之间,以及跟当地的中国人之间等。“第三,志愿者一定要学会去享受这一段人生的经历。跟非洲朋友打招呼,和他们一起跳舞、吃饭,了解他们的文化和生活,把中国的文化介绍给他们等等。把我们的爱心奉献给非洲朋友,我觉得这是一种享受。”代金刚说。
朱坤表示,做志愿者是一种快乐的收获,因为你帮助了别人,给别人带来了快乐,同时别人也反馈给你快乐。“我将满腔激情地参与这次活动,这是我想带给周围朋友的最宝贵的财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