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10月,我从德国的法兰克福转车去了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这是60多年前安妮一家曾经走过的路线)。因为待的时间不长,所以博物馆只去了两个,一个是凡·高的,另一个就是“安妮·弗兰克之家”——安妮称之为“密室”,我则更愿意称之为“安妮小屋”。
安妮先和她姐姐玛格特后与医生达塞合住的那间屋子实在太小了,大约只有六七平方米,虽然按照安妮父亲的愿望,屋子保持着被德国人洗劫一空的原样,但是她的小屋也只能够同时容纳五六个参观者。
去的时候是上午11点,从一个大楼后刚刚拐过去,远远地,就看见了“安妮·弗兰克之家”那栋楼下排着的几十米长的队,这让我十分惊讶。在这之前我已经参观了欧洲国家的多个博物馆,很多名人的故居也并不大,但是,见到门前排着这么长的队还是第一次。我对此的解释是:“安妮·弗兰克”作为一个符号,她的意义早已经超越了所谓的“名人”,而成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象征。所以,这个博物馆对人们具有非同一般的吸引力。
从心理学角度看,对安妮这样一个具有超健康心理的少女的行为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从中发掘出非常重要的心理保健和成长资源。
现实中,人们常常认为自己的快乐与否、满意或者幸福与否,都是由环境决定的。从宏观上看,的确如此。但是,如果一个人因此而放弃个人的努力,那么首先受损失的就只能是微观的自己而非宏观的社会。
其实,一个人主观上感受到快乐与否,满意与否甚至幸福与否,在很大程度上都与他个人的选择有关。个人的努力和选择能够在环境的制约中为自己和周围人争取尽可能多的满意和幸福感,并把可能遇到的损失降到最低。
生活中这样的榜样其实很多,而他们中的典范应该是早在61年前被纳粹集中营杀害的15岁犹太小姑娘安妮。
不需要任何想象力,只要对历史有一点了解的人都能想到,在纳粹占领的城市中躲藏25个月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更何况那还是在不确定的时间中进行的。要知道,对不确定性的容忍能力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指标之一,因为不确定性会导致很高的焦虑。
当时,年仅13岁的安妮不仅面临着极为危险的外在环境,而且经历着几乎所有青春期少年都会经历的亲子冲突和种种内心挣扎。在那样的境地中,她可以自暴自弃,可以听天由命,可以憎恨,可以仇视,还可以选择放弃,但是,她所做的却是如下这样一些选择:
她选择——热爱自己的小屋并且以决不敷衍的态度对待临时居所,“我们的小房间墙上起初是光光的,什么也没有,可是感谢爸爸,他早已经把搜集的电影明星照片和明信片带来了。在糨糊桶和刷子的帮助下,我们把墙壁变成一幅大壁画,看上去愉快多了。范·当恩一家来了。我们又一同上楼去搬些木头下来,做了几个小柜子,还做了些别的小玩意儿,挂在墙上,这就更显得有生气了”(见安妮1942年7月11日日记,摘自《一个少女的日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是的,安妮卧室的墙上有着和当代青少年没两样的缤纷的明星照片,当然,他们推崇的明星不同。
在每天都有许多犹太人被一车车抓走并被煤气毒死的时候,在令人惊恐的空袭声中,她选择——读书,读希腊、罗马神话,为之着迷,学习速记函授课程,自学法文并且翻译法语文章,整理欧洲各国王室族谱,还认真学习家长们规定的英语、数学、历史课程,编写读书卡片,甚至还学芭蕾舞!
她还选择——怀抱希望和梦想:“我得学习,才不会变成蠢人,我要上进,将来要当个新闻记者,这是我的愿望!”她发现,“总有一些美依然存在——在大自然里,在阳光里,在自由中,在你自身中。这一切都能鼓舞你……你观看一下就会重新得到内心的平衡”。
安妮的选择还包括:信念、爱、正义、感恩、自律和勇气……
这种从资源取向的角度看世界的视角往往是心理健康与不健康者的重大差异所在,这两种生活态度所导致的情绪、行为也常常有很大的差别。
和那些因为一些事件就坐以待毙的人比,小姑娘安妮的选择实在是太让人钦佩了。
在楼下拐弯处的墙上贴有几段文字,其中有安妮的一段话。
我的热泪夺眶而出。几乎同时,身边响起一声哽咽,一位金发中年女子也同样坐在了我身边的凳子上,我看了她一眼,她眼圈发红,也正盯着墙上安妮的话:”Iwantto be useful or bring enjoyment to all people.And therefore Iam sograteful to God for giving me this gift of w ritin g ,o f e xp ressin g all th at is in m e .”(March25,1944)这段话的意思是:“我想做一个对人们有用或给人们带去快乐的人。感谢上帝赋予我写作的天赋,让我可以表达我内心中的一切。”(1944年3月25日)在几乎遭受着整个世界的迫害的时候,在她完全不知道自己能否活着走出藏身之地的时候,在她完全丧失在阳光下行走的权利的时候,在她连正常说话的权利都被剥夺的时候,她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感谢安妮,她让我们知道:人——即使年幼,即使在严峻的环境中,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安妮13岁生日过后没几天就开始藏匿的日子,在纳粹集中营去世时还不满16岁),让我们知道人原来不仅有选择的权利,更有做出正确选择的无限能力。
还有必要谈谈荷兰那些援助者的选择。当我走进安妮的“家”,电视中正在放录像,一位老妇人——她曾经是安妮父亲的雇员,正在述说当年对安妮一家及其他人的藏匿是怎样开始并进行的。她是几位坚定的援助者之一。
这位荷兰老人和她的同事在当年是被指定的迫害者之一,他们当年完全可以选择去迫害犹太人,也可以选择对纳粹的罪行视而不见。但是,她和她的几位同事却选择了冒着生命危险去援助被害者。这是一个多么艰辛的任务!但是“许许多多的人在战场上,在反法西斯的斗争中显示了英雄精神,而我们的援助者,却是在他们高兴而亲切的笑容中,显示了英雄精神。”(见1944年1月28日日记)这样的人格是健康的。
我发现,安妮的日记原来可以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读本,因为其中有着一个小姑娘所做的许多非常健康的选择,我们从中不仅可以了解拥有心理健康的女孩子的人格特质,还可以了解她、他们和他们的援助者所做的种种健康的人生选择,了解有关人性的第一手资料,对父母而言,这又是一本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第一手资料。
……
几十种文字版本的《安妮日记》陈列在展厅中央的玻璃橱中,她那个红、白、灰格带金属搭扣的日记本也在那里,我的耳边响起安妮的话:“我希望我死后仍然继续存在!”
“梦想皆有神助”,今天安妮的梦想已经实现,她获得的是永生。她在所有爱她的、钦佩她的、怀念她的、以她为典范的人中获得了永生。
小资料
《安妮日记》告诉我们的是一个成长期的少女如何面对战争、种族迫害、自我成长与定位,以及男女角色等问题。
安妮是个犹太少女,原来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她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同年7月6日,由于压迫犹太人的风声日紧,她的一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共八人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1944年8月4日因被检举而遭到逮捕,八人中除她父亲外均遭不幸,安妮和姐姐1945年3月初死于集中营,尸骨难觅。
日记中写到避难时期生活的困窘,多次描写阿姆斯特丹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不断谴责种族歧视,而藏匿中的日常生活又充满了恐怖,这样的真实记录在平凡中打动着人心,见证着战争与迫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