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东汉乐音乐会现场
振兴广东汉乐暨广东汉乐大师何育斋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日前在北京举办。由梅州大埔、广州、深圳等地的广东汉乐演奏家组成的“晋京演出团”,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举办了两场音乐会,曲目有“出水莲”、“杜宇魂”、“拜花堂”、“将军令”等,或委婉悠扬深沉优美,或喜庆欢快生气勃勃,或金戈铁马气势磅礴,体现了汉乐雅俗共赏的气质,让首都观众聆听了较为原汁原味的中原古乐。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对其艺术特点和风格、现状、保护与继承,广东汉乐的发展与创新及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今年,广东汉乐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保护名录。广东汉乐是一千多年前客家先民从中原南迁时带去的中州古乐,经历代演变发展而成,广泛流传于广东梅州、汕头、韶关、河源、惠阳和福建龙岩、江西赣南、台湾等客家地区及海外华侨的客家人中。其中尤以梅州市大埔县人才辈出、群众根基深厚。2004年大埔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广东汉乐之乡”。广东汉乐保留了中原古乐的特点,并与迁居当地的民间音乐(如打八音、中军班音乐)等相融合,同时又吸纳了潮乐(如大锣鼓)的成分,已成为广东三大乐种之一。广东汉乐大体包括丝弦音乐(旧称儒乐或清乐)、中军班音乐、八音、民间大锣鼓和庙堂音乐五大类,有自己的完整体系和艺术风格。
广东汉乐大师何育斋(1886年-1943年),广东省大埔县人。少年时便习练二胡、三弦,青年以后专攻古筝,造诣很深,成为一代宗师。他潜心收集流行于民间的汉乐乐曲,编成《中州古调》、《汉皋旧谱》60首,为保存和传播广东汉乐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在,由何育斋长孙何松整理的《何育斋筝谱遗稿》,已经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根据此筝谱遗稿,由何松演奏的客家筝曲光盘也将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与会者对一代宗师何育斋先生生平业绩表示了敬仰和怀念。 | |
|